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农村信息服务站变“黑网吧” 大肆接纳未成年人


农村信息服务站竟然变身“黑网吧”

  2008年,在临夏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该县建了20多个农村信息服务站,旨在帮助农民查询农业信息,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监管,一些信息服务站竟变身为“黑网吧”,大肆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娱乐,成为当地民众愤恨的“毒瘤”。

  家长反映

  娃娃沉溺网络愁煞人

  近日,本报新闻热线连续接到临夏县多个乡镇的学生家长反映,去年以来,临夏县部分繁华乡镇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农村信息服务站,起初说是为了方便农民上网,可一段时间后就大肆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致使很多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临夏县尹集镇的一位学生家长称,放暑假以来,他的儿子每天早上吃完早饭就溜出门,晚上很晚才回来,后来他才知道儿子是去了镇上的信息服务站上网玩游戏。为此,他曾找过服务站的负责人论理,但对方置之不理。

  记者调查

  暗访:

  信息站成了“黑网吧”

  7月28日,记者来到了临夏县,对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韩集(临夏县政府所在地)等地进行暗访。

  中午时分,记者首先走进了位于临夏县志麟小商品批发市场内的韩集镇农村信息服务站。10多平方米的服务站里摆放着两排桌子,搁置着6台电脑。电脑前,两名小青年和一名10多岁的小男孩正玩得不亦乐乎。由于玩得投入,记者在小男孩的后面站了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回头。服务站的墙上挂着一块农村信息服务站管理制度的牌子。该制度第四条明确规定:严禁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学生进入服务站上网。面对记者的提问,服务站负责人马自祥竟称上网的小男孩是他的表弟。随后,记者又到几家信息服务站暗访,均发现有未成年人在内玩网络游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信息服务站均是在临夏县委、县政府有关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倡导下,由个人申请、个人投资的农村网络经营网点。虽设施十分简陋,而上网费用却是每小时1-3元不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互联网营利经营,必须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在公安部门备案,拿到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后才能从事经营活动。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被访的多家信息服务站根本没有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核发的网络经营许可证。显然,临夏县这些所谓的农村信息服务站已经变身为没有任何手续的“黑网吧”。

  调查:

  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监管

  那么,这些农村信息服务站是如何产生的?又由谁来监管?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的信息服务站变味?

  采访中,记者拿到了一份临夏县政府2008年8月下发的关于《临夏县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按通知要求,临夏县还成立了方案实施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临夏县电信局局长梁国胜兼任主任。

  7月29日上午,记者与梁国胜取得了联系,但梁国胜称,信息服务站由临夏州电信公司负责。记者随后来到临夏县文体局。该局文化股股长韩生华称,去年以来,该县共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24家。此前,他们也曾多次接到家长的反映,对部分信息服务站进行过检查,但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未成年人上网现象。

  韩生华证实,临夏县所有的农村信息服务站都没有网络经营资质,但由于县上下发了有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文件,很多地方仅是凭该文件以及业主与电信部门的一纸协议就从事互联网经营活动。

  一方面是国家的法律法规,一方面是政府发文倡导建设的信息服务站。这些违法经营的信息服务站该不该管?谁来监管?韩生华称:“我们确实很为难。”记者发现,在《临夏县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中,确实没有明确规定这些信息服务站如何管理、谁来监管。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相关部门的失职也助长了这种不正之风。在尹集镇,一家“黑网吧”正在容留未成年人上网,而这家“黑网吧”斜对面就是尹集镇工商所。

  “我们真不希望孩子们沉溺网络。”采访中,学生家长忧心忡忡。

  本报首席记者齐兴福

  《兰州晨报》供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