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一个农业县如此把握发展机缘


——感受曲周“科技意识”和“科技自觉”

  今年“两会”期间,本报刊出报道《把咱协会的事报告给总理吧》。时隔数月,报道的主人公———河北省曲周县“新协会”会长袁文学力邀笔者再到曲周走走。参观完他们新办的“农业职业中专学校”和新组建的三个“农业专业合作社”,不禁提出一个问题———这个农民合作组织哪来的这么大能量?短短三四个月时间,他们竟做成了这么多事情。袁文学笑着说,是县里“全民创业”的政策为他们提供了迈大步、做大事的空间。现在整个曲周县到处都躁动着发展的冲动。行行业业都铆着劲儿朝前奔。
  全球金融风暴裹胁之下,曲周哪来这么大的发展底气?曲周县县委书记申玉娥的一席话揭开了其中的奥秘,现在全县从大大小小的企业直至农户上的项目,背后都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提供科技支撑。
  与中国农大的不解情缘今年3月,由正副县长带队的曲周一行人到清华、中国农大等高校寻访,洽谈合作,创造机缘让企业和种养大户直接与高校对接。
  5月5日,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和该校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德国霍恩海姆大学校长李比希教授一行15人来到曲周,就高产、高效和环境友好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交流。5月6日,曲周县与中国农大在邯郸赵都大酒店签署了万亩“双高”示范基地、劳动务工输出、农大3号小型节粮蛋鸡种鸡繁育三项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指出,中国农大与曲周有着不解的情缘。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农大帮助曲周县实施了改土治碱工程,造福了一方百姓。 36年来,农大充分发挥教学科研优势,积极融入地方农业发展,为推动农业生产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笔者,袁文学就市委书记的这番话谈起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他说:曲周张庄一带曾经是盐碱浮卤,几成废壤的重灾区,这里的农民,曾经因“旱涝碱咸”而衣食无着,苦不堪言。从 1973年以原北京农大教师石元春、辛德惠为首的盐碱土改良研究组提出“井沟结合、农林水并举”的综合治碱措施,到1987年项目如期完成。这个功德无量的治理工程,让曲周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科技改变命运的力量。从石元春、辛德惠院士到今天的中国农大曲周实验站站长郝晋珉,一代代科学家年复一年地在曲周农民的心里播撒着科技的种子。
  县长白钢说,在曲周,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追求科技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一种科技意识和科技自觉。
  曲周有个独特的机构———“县校合作办公室”,由主管副县长担任主任。为什么设立这么一个机构?县委书记申玉娥说,历届县委、政府有一个接力了36年的共识,那就是———中国农大是曲周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力支撑。
  进入新世纪,中国农大帮助曲周制定了《绿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绿色农业的目标。赛博板业集团生产的E1级刨花板、贴面板,荣获国家级“双绿产品 ”,带动全县发展订单商品林15万亩,“赛博”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此外,依托农大技术发展的绿色EM蛋、绿色农资、绿色饲料、绿色养殖等新兴绿色经济,也成为拉动曲周经济攀升的纤绳。
  全国农科教联盟网基站在曲周首家开通,通过农科教联盟网,曲周农民实现了与首都农业专家的“面对面”交流。农民网上问计、专家在线答疑、传播农技知识、发布最新信息,这些在原先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在曲周实现了,农科教联盟成为曲周发展现代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科技进步推动了曲周全县整体科技实力的增强,曲周连续多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家家都有科技后盾
  白钢告诉笔者,他们刚刚和法国农业部养猪研究院签订了一个10万头种猪的项目。从设施、种猪、防疫一直到屠宰全部引进法国技术,产品也全部出口法国。
  说起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白钢如数家珍地向笔者介绍了一系列代表性项目。总投资2.4亿元的天然色素龙头企业晨光公司是“一校两院”(中国农大、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合作企业,是农业部认定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机构”,生产工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晨光公司还与天津科大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4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曲周的天然色素企业、玉米淀粉企业等从天津科大、西北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选聘专业对口大学生 40余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项目建设 农业发展 刨花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