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

未来北方暖冬明显 黑龙江省农业须面对的新课题


  干旱加剧土壤失墒

  气候变暖带来的厄尔尼诺现象,使洪涝、冰雹等极端性天气出现频率增加。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加之人为因素,黑龙江省湿地面积缩小,多样性功能减退。

  黑龙江省是全国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界江界湖水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虽地表降水无大变化,但是蒸发量加大,加之连续干旱,自1998年起连续多年枯水位,据水利部门预测,到2030年全省将缺水60.36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气候变暖使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干燥,气温升高,又导致土壤失墒,加剧了干旱的发生范围与程度。以松嫩平原为例,上世纪50年代旱灾面积200多万亩,70年代800万亩,到90年代中期旱灾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2000-2001年连续两年全省干旱,其中2001年干旱面积达7050万亩,占全省可耕面积的40%。时隔5年,2007年全省又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6月1日-8月7日全省平均降水仅129.1毫米,比历年同期减少41.1%,为1961年以来第二个少水年。6月1日-8月7日气温平均为21.7℃,比历年同期高1.3℃,为历史上第三位高温年,其中大部分县市超过30 ℃以上高温天气达到19-27天,比常年多5-8天。如此的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去年直接导致全省大豆大面积减产,重旱区减产幅度超过50%。

  生物灾害频发

  气候变暖直接使病虫草鼠害的发生种类、发生规律产生较大变化,并总体使生物灾害发生更加频繁,危害更加严重、范围逐渐扩大。

  一般在黑龙江省,正常年景全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大约在2亿亩次左右,年损失粮食40亿公斤左右。近年气候变暖,直接影响突发性害虫的生态环境及种群的内部机制,使越冬范围扩大,基数增高,发生频率增加,危害加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草地螟建国后1954-1956年为第一个暴发周期,持续3年,1979-1983为第二个暴发周期持续4年,两个暴发周期间隔23年。而仅相隔14年后,到1996年就进入第三个暴发周期,一直持续至今已12个年头。此次暴发,比前两个周期危害持续时间长2倍多。还有蝗虫,在建国后1949-1980年的30年间只有6年严重发生,而在1980年以来的20多年间已有9个年头偏重甚至大发生。

  另外,近些年水稻稻瘟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流行性病害频繁发生,其中大豆灰斑病已有抬头流行趋势。玉米大斑病2000年以来逐年加重,2003、2004年达到偏重至大发生,田间发病株率达到80%以上;马铃薯晚疫病连年偏重发生,已成为影响马铃薯早衰和减产的重要因素。大豆蚜虫发生也不断加重,自1998年偏重发生以来,一直持续不减;2004年、2007年造成较重危害,且发生期提前,危害期拖后。大豆食心虫受秋季雨水少,气温高影响,重发区域已北移扩大到三江平原。

  另据统计,1980年以来已有近30种新发生病虫与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病虫害,平均每年有1-2种新病虫与次要病虫发生并上升为主要害虫。

  专家献技趋利弊害

  黑龙江省各方面专家指出,从长期来讲,要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暖,就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发展环保农业,逐步改变当前靠农药、化肥保增产的高投入农业,回归有机农业,发展低毒、低残留、高效和生物农药以及生物工程农业——

  调整结构以高科技应对

  随着气候继续变暖,一些农作物品种的种植北界将继续北移,原来不适宜种植中晚熟品种的地区将因热量条件好转而适宜种植。因此,对黑龙江省来说,应对气候变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到自然条件的变化,用好用足热量资源,不断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如北部的麦豆主产区可随着气候变暖可逐步扩大玉米、水稻等喜温作物的比例,扩大中晚熟农作物品种种植面积。

  当前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虽然已定,但由于经常伴随一些新的天气状况出现,因此,这种调整应建立在科学的论证与指导的前提下,切忌盲目调整。

  结构调整的内涵不仅如此,还包括品种结构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等等。比如,针对干旱程度和病虫害加剧的趋势,在作物品种战略上变“早熟高产”为“耐旱抗病虫害”的中晚熟优质高产品种,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和低温等抗逆品种,使之适应气候变化。

  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节水农业和科学灌溉的研究、推广及应用,以高科技应对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一方面通过改革耕作制度,优化种植布局,配套田间节水设施,集成创新节水模式,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完善监测服务网络,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农田节水格局,提高水的生产效率。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抗旱能力的同时,要大力发展节水型旱田灌溉和耐旱作物。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施肥最大限度地发挥肥效改善土壤状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 粮食 品种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