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新农保让村民养老有“靠山”


  2009年12月,市中区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家住市中区车子镇老江村的苏素清老人每月都能领到55元。“这是我的养老金,多亏有了保。”今年74岁的苏素清乐呵呵地说,“老了的时候能跟城里人一样拿养老金,这是我们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

  自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后,户籍在市中区的农村居民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制的养老保障。农村居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义务教育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

  截至目前,市中区参加保的农村居民达17.53万人,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17.8%,居全省前列。全区4.43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可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享受“退休工资”,同城里人一样实现“老有所养”的梦想。

  以人为本 方便于民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认知过程。在试点工作启动之初,由于不少农村居民存在怕保费丢失、怕政策变动、怕待遇难兑现等顾虑,对保政策存在疑问。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保的实惠,市中区专门制订了《保政策宣传方案》,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发动干部职工走村入户向群众宣传政策,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同时,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将保政策印成宣传单散发到农村居民手中,在集镇、村务公开栏等醒目位置悬挂标语,制作宣传贺年卡、广发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为参保群众答疑解惑。

  在具体工作中,市中区按照“以人为本、方便于民”的要求,将工作重心下移,尽量简化办理程序和手续,减少工作环节,主动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制定配套政策,规范业务操作程序,主动上门办理参保手续。坚持阳光作业,对享受补贴待遇的对象、条件、标准,张榜公示,接受监督。该区在全省保网络管理系统未开发前,便自主开发了软件,建立保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积极创新基金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各自的优势,对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归集由农行负责,养老金由农村信用社实行社会化发放,以方便参保人员就近领取养老金。

  老有所养 社会和谐

  为防止保基金流失,市中区对符合享受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的60岁以上老年农村居民均发放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养老金领取证》,并于每年4-6月开展生存年检,坚决杜绝冒领养老金现象发生。

  “保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家住市中区平兴乡高冲村的70岁老人宋致清膝下只有一个患智力残疾的儿子,一家人生活非常贫困。自从保试点工作启动后,他和老伴一年共能领到1320元养老金,再加上农村低保,家里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现在的政策太好了,我们心里甜得很啊!”宋致清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家人身体健康,能多享几年福。

  保制度的实施,为实现城乡居民共享社会成果,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村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出了意义深远的重要一步。农村居民也能领到“退休工资”,极大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经济自主能力,逐步改变了农村“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村子女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一年多来,市中区农村赡养纠纷比2009年同期减少15%,调处率提高了 10%。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干部职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