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政策层面拉动了药品终端市场,但由于新医改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宏观经济层面,内需拉动乏力、CPI增幅过高等因素都对药品终端市场形成影响。“比如基层治疗水平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存在矛盾,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需求,患者依然趋向到城市医院就诊,进而影响对终端市场的选择。”林建宁举例分析道。
终端格局的变与不变
从用药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医保制度、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总体趋势下,医保制度改革对药品终端及用药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林建宁表示,按计划2011年要实现全民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也要有新的突破,这必然会带来疾病治疗方案、处方结构的改变,最终影响终端用药。
“第一终端将直接获益,但用药结构可能因支付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零售药店医保定点覆盖面扩大,对第二终端增长有利;合覆盖面扩大,提高补偿标准及二次补偿的实施,将推动第三终端药品的销售。”林建宁分析说。
“具体而言,医院终端这两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2%以上,门诊量虽然增幅放缓,但整个用药规模还在增长。从样本医院数据来看,第一终端销售前20位企业中,外资就占14家企业,前五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为10.92%,而前10大品种的集中度达到10.55%。2010年医院终端占药品终端市场的59.8%,也就是说,医院终端仍保持着外资产品占主导,依旧是三大药品终端的核心。”林建宁进一步分析说,南方所中国药品零售分析系统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药品零售市场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0.12%,近两年,受全民医保、社区医疗等因素的影响,非医保定点药店颇受冲击,但仍有16%~17%的增幅,均得益于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和消费者自我药疗水平的提高。
林建宁特别强调了第三终端市场。他认为:“从规模来看,2007年第三终端只有540亿元,2010年规模达到1300亿元,三年翻了几倍。从诊疗人次来看,2010年社区服务中心的复合增长率为42.3%,服务站为18.5%,乡镇卫生院为5.1%。很明显,第三终端对用药人群的分流作用逐步显现,诊疗人数的快速增长是直接拉动社区终端药品销售扩容的动力。”
对于药品终端市场的预测,林建宁指出,未来将发生许多变化,不变的是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会不断壮大,2011年将达到9388亿元,年增长率为24%,到2019年整个药品终端市场将达到4万多亿元,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为20%。而从格局上来看,预计到2019年,医院终端和零售终端的占比将分别下调至56%和17.2%,而第三终端市场有望提升至26.80%。
他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绕不过的坎,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外表现为政府投入太大,但效率不高,即使是全球公认最好的加拿大全民免费医保体制,也存在医疗开支增长过快,患者候医时间过长等弊端。但在国内,公立医院改革的困境突出表现为投入不高和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从目前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看,公立医院改革还多是在'药'上做文章,国家处方集、临床路径、用药监测等配套政策对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提升会产生积极影响。据卫生部统计显示,群众个人卫生支出的绝对数仍在上升,2008年为5098.7亿元,2009年为6570.8亿元。说明群众的医疗支出绝对数还在上升,并没有在公立医院有明显减少。”林建宁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将县级医院作为突破口是今后几年的一大政策看点,如果推进顺利,那么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和合理用药水平将得到明显提升,直接带动县域基层常见病用药的销售额,急救、肿瘤、慢病用药、器械的基层用量将上升,县级商业纯销将获得增长,商业企业要提早布局完善县级医院配送网络,但是县级单体零售药店将受到明显冲击。
尽管增势可以预期,但林建宁提醒说:“近年来政府主导下不断增加对医改的投入,但是宏观经济面依然存在着变数,如此积极的投入机制的后劲如何也有不确定性。从国际上看,不论是市场化的美国医改还是全民医保的英国医改,当医疗卫生支出在GDP所占的比重达到一定程度时,财政的负担加重,政府就会采取相应的限制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的措施,政府的投入将会进入一个平台期,对于中国而言,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平台期?”
虽然政策层面拉动了药品终端市场,但由于新医改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宏观经济层面,内需拉动乏力、CPI增幅过高等因素都对药品终端市场形成影响。“比如基层治疗水平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存在矛盾,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就诊需求,患者依然趋向到城市医院就诊,进而影响对终端市场的选择。”林建宁举例分析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11-04-22/14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