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聚焦:农村幼儿园该由谁来办?


 

     农村不仅幼儿园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保育质量低、安全隐患多、师资严重匮乏、生源流失不断,已影响到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小三儿,吃萝卜尖儿,拉红屎,冒红烟儿……”这是一所乡村幼儿园的孩子们齐声朗诵的童谣。家长们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又很无奈,他们说:房子破旧,没什么玩具,没正规老师,连个正经歌谣都不会教,这样的幼儿园还办个啥劲儿!  城市孩子入托难,农村学前教育更令人忧虑。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我国农村幼儿的入园率只有约35%;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整体发展迟缓,目前在中西部22个省份,有一半乡镇没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农村学前班、幼儿园布点稀少,只有极少数离乡镇较近的农村幼儿能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许多分散居住的农村幼儿基本处于“无园可进”的境地。  资料图片:青海省平安县三合镇三合村幼儿园的孩子在课堂上。新华社记者 杨寿德 摄  农村不仅幼儿园数量少,而且大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保育质量低、安全隐患多、师资严重匮乏、生源流失不断,已影响到农村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

  农村学前教育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前些年没有取消农业税时,还有固定经费来源,但取消农业税后,学前教育经费并未被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学前教育经费来源,实际上仅靠幼儿园收费和各地视财力情况给予的专项补助。虽然政府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但实际上,农村学前教育主要靠村民自己支撑,基本是“农民掏钱办幼教”。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学前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农民让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特别是在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虽然农村学前教育并未纳入义务教育范畴,但是,让子女享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已成为农民的一种现实需求。

  怎样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愿望?着眼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投入职责,落实投资主体。政府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对农村学前教育进行长远规划,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明确县、乡、村投入职责,使农村幼儿园生存和发展具有坚实保障。应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切实把关乎农民下一代成长的大事办实办好。 (袁新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萝卜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