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卷定终身”
浙江 3种考生分类测试,不再考一张卷
【改革方案】
浙江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统考科目在“3+文综/理综”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重点考核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统考科目为传统的“3+文综/理综”,重点测试获得通用型知识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在保持“语、数、外”3科考试基础上,增加技术科目测试,侧重测试实用技能。
考生报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报考类别,也可以跨类兼报。
此外,浙江高考英语听力放到平时举行,并且每名学生都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自主决定参加考试时间,并选择较高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一线声音】
分类选考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权,考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业好坏、兴趣爱好和发展差异,自主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向。
多次考试不仅可以减少因偶然失误导致学业水平失真的现象,而且可以减轻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心理压力。
只是学校和家长很难在考前划分学生属于哪个层次,而且因为3类考试所考内容不同,几类兼报会在增加录取机会的同时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
外语类考试稳定性比较强,听力放在平时考试可以分解高考的压力。但成绩放在平时检测且从两次成绩中择优填报,可能给学生走后门加分创造机会,引发腐败现象。
江苏 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与报考资格挂钩
【改革方案】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分ABCD4个等级,如果达不到高校要求的等级门槛,即便总分超过高校投档分也不能予以录取。4门必修科目必须达到C级以上才能参加高考,两门选修科目必须达到B级以上才能报考本科,要录取到重点本科,等级要求则更高。
2008年南京市文科状元王晗投档分为422分,因为政治B+,却上不了北大,连进南大也成了问题。
【一线声音】
学生在高中阶段必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这是参加高考的门槛和前提。
可以尝试把对学生的评价分为两个阶段,学业水平测试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是高中毕业的要求;而高考则是对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检测,是人才选拔的要求。
在高考录取中,对一些单科成绩出色或者投档分特别高的特长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这与新课改要求学生个性化发展相符合。
安徽 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成高校录取标准
【改革方案】
安徽新高考方案中,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按照各方面的评价标准,由学生本人、同班同学、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评定结果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成绩,并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一线声音】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的依据之一,反映了考核方式多元化的趋势,但在操作上,很难根据平时表现划分成绩是A等级还是B等级。综合素质评价需细化评价标准,还应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对高校、中学、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约束的制度,如实行评价成绩直接上传上一级,任何单位没有资格修改等措施。
【专家观点】
通过试行各省自主命题考试制度,将命题、考试的权力下放给各省,有利于调动各省改革探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多样化选拔人才。
把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或者把综合评价作为录取的参考,这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衡量这项改革优劣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评价、综合能力测试的客观公正,要充分考虑一些农村学校由于受办学条件限制在综合素质上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公平问题。
“独木桥”有望“立交化”
北京 高职招生首创“高会统招”模式
【改革方案】
北京新高考方案中,高职招生增加了一个新的招生模式,即“高考+会考”统招模式。“高会统招”统考科目为语、数、外3科,会考备选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8门。高职校可从会考备选科目中选定2门或3门,并提出成绩等级要求,于12月底前后提前向考生公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9-11-02/146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