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改革招生模式


改革招生培养模式 提升农业院校吸引力

  ——访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

  本报记者 郑骊君

  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要职责,不仅为全国性的产业服务,也为区域性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提供支持,因此,农业院校招生工作具有与一般普通院校不同的规律和特征。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旭峰。

  农科生免费教育是提高农业院校生源质量的一剂良方

  记者:今年两会,有些代表针对农林类院校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参照师范生免费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定涉农专业学生的定向免费教育政策。他们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带动农林院校的招生,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请从招生工作的角度,谈谈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周旭峰:据我所知,农科类专业最早是免学费的,后来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增多,逐渐开始收费。现在再次将农科生免费教育提出来,我认为,不失为解决困扰农业院校招生问题、提高生源质量的一剂良方。

  当前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的认识还存在一定偏见,很多考生家长都认为,考生读了农业院校就必然会去农村工作。这直接造成了农业院校整体生源较差,部分农业院校,尤其是农科专业出现了招生难的问题。就中国农大来说,尽管我校的师资队伍、学科实力在各类排名中都基本稳定在前10位左右,但学校的生源情况却一直排在30位以后,生源质量与学校实力是明显不相称的。

  我校曾经针对往届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中有60%以上的人从事的职业和农业相关。因此,我们觉得,国家应该对农科生也实行免费教育,并且不在毕业后的服务义务方面作硬性要求,这一方面体现的是政府对农业、农村、农科生的重视和关心,另一方面也符合农业教育的规律和要求。同时,我想强调一点,农科生免费教育的初衷是吸引学生来学农科,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农村,随着科技农业的推广,在其他一些相关岗位上也可以为农业发展服务。我们和其他农业院校经常沟通,他们也表示,实行农科生免费教育,对提升生源质量、扩大招生规模、培养更多更好的农业人才十分必要。

  特色鲜明的优势专业和灵活的教学管理措施是对考生最大的实惠

  记者:从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农业院校在招生方面有很多无奈和困惑。那么,中国农大近年来的招生情况究竟如何?贵校在招生宣传方面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报考?

  周旭峰:作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校近几年的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3350人左右,学校整体的生源质量还是能够保障的,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把好的生源吸引到学校来。我们近年来在培养模式和教学管理方面推行了一些改革与尝试,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学校目前一共有60个本科招生专业,我们将其中32个专业分为9个大类,按照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按学科大类统一组织基础教学,1-2年后,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就业意向以及学校的教学资源与条件等情况,选择其中一个专业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和化学2个专业入选国家理科基地,动物科学等8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农业生命科学类和植物生产类入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还开设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理科试验班,每年各招收50人,其中 30人通过高考选拔,另外20人在全校新生中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择优选拔。中外合作办学也是我们招生中的一个亮点。学校1995年开始与美国、英国等知名高校开展教育合作,按照学科大类“经济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招生,很受考生和家长欢迎。

  为了吸引考生报考,我们还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实行弹性学习年限。以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年限为参考,学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所修读专业学制加2年。这样,不同基础与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各取所需地安排学习进度和毕业时间。其次,为学生创造了更多选择专业的机会。允许一年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申请转专业,具体接收条件和名额由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不作统一的硬性要求;按学科大类招生,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的学习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各学院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新生入学后可自愿报名参加理科试验班和园林专业的选拔,一般在入校后一周左右进行;为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提供修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改革与创新,都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存在的问题 农业发展 试验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