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重庆市初步建成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华龙网讯(记者 向婧)“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县)。”近日,重庆市卫生局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共投入10亿多元用于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

  国债项目让医院获新生

  距离江津区城区10公里处的先锋镇中心卫生院,两年前还只是一栋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砖瓦土木结构。如今,利用95万元国债资金,当地又自筹了355万元,该院建起了五楼一底的综合楼,融门诊、住院、医技、后勤、行政办公为一体。院里还配置了高质量的中心供氧、床旁呼叫系统等医疗设备,现在一般常见、多发、疑难、重大疾病在该院均能得到顺利诊治。

  国债项目的拉动改善了乡镇医院的就医环境,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了百姓就近就医。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利用国债资金2.3亿元,对全市670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房屋53.9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8.62万平方米,配置设备5830台件。此外,市发改委和各区县(自治县)为各地国债项目配套资金3.3亿元,用于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房屋建设和设备配置。

  “明年国家将继续对我市投入807万元国债专项资金,对137个卫生院进行房屋改造。”市卫生局说。

  村卫生室的嬗变

  12月5日下午,记者在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卫生室看到,年近八旬的杨泽智正躺在可自由升降的病床上输液,白衣护士轻轻为她盖上棉被,她十分感慨地说:“这里服务周到,条件比家里还好!”

  据了解,以前重庆市村卫生室大多房屋破漏、设施陈旧,即使是伤风感冒的小毛病,许多村民也爱去县城的大医院,加上路费,看一次病就得花掉上百元。如今很多村卫生室“鸟枪换炮”,诊断室、治疗室、药房三室分离,不但开展基本医疗服务,还承担起健康咨询、免疫接种、突发卫生事件监测等公共卫生任务,成为村建设中卫生工作的“枢纽”。

  从2005年起,重庆市共投入资金685万元,对3052个村卫生室进行基础设施配置。今后两年,还将建设6756个村卫生室,全市合格村卫生室达到9808个,使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

  农民的“公费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们农民的‘公费医疗’,解决了我全家的后顾之忧!”江津区吴滩镇型家二社69岁的村民徐云贵告诉记者,去年他老伴李道惠患脑溢血,在吴滩中心卫生院抢救花了1.2万余元,享受了合的二级补贴,共获得补贴1.1万元。

  “以前看病要卖十多头猪,现在只要两头就够了!”江津区先锋镇绣庄村一社社员白仲永这样形容合的好处。

  今年,重庆市合工作全面推进,全市39个区县(渝中区除外),全部展开合,区县覆盖率达到100%,参合农民超过1800万人,累计筹资9亿多元。截至9月底,累计为1000多万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4亿多元。

  此外,重庆市还建立了区县(自治县)间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制度,将参合孕产妇产前检查和住院分娩纳入合补助范围,提高了农民的受益范围和收益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专项资金 免疫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