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上,我们要做到‘三个一个样,三个多一点’:收费标准一个样、接受教育一个样、服务态度一个样;思想上多一点引导、学习上多一点帮助、家校多一点沟通。”在重庆首届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现场咨询活动中,来自垫江县的农民工李代富听了现场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高兴地说:“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就等于稳住了我们的心。”
近年来,重庆将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入学,作为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要求。截至2007年9月,重庆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22.5万人就学,其中,在主城九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学的进城农民工子女达7.2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3.9%。全市接收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学校332所,与2004年相比,新增进城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199所。
针对家庭贫困的进城农民工子女,重庆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让家庭贫困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也可在流入地就读学校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全市各区县还采取了“减、免、缓、捐”等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家庭贫困进城农民工子女完成义务教育。
记者了解到,在农民工最为集中的渝中区,在校学生的1/3是农民工子女,仅一年就免收了700多万元的捐资助学费。江北区实行“免收借读费,按人头补贴”的政策,对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实行每学期按200元一次性补助的办法,从2004年至今已经坚持了3年。沙坪坝区在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实施“温暖工程”,发放教育“扶助券”时,也将在沙区就读的贫困家庭的进城农民工子女纳入其中,享受来自政府的温暖。几年来,该区共计投入1400万元,改善农民工子女就学定点学校办学条件,每年免收农民工子女借读费用300万至400万元,按照小学每年生均成本1376元和初中1796元计算,每年用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近2000万元。
农民工子女大都来自条件较差的农村,到大城市的陌生学校有一个适应过程,并且普遍存在行为习惯较差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养成好习惯,沙坪坝区学校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反复训练。与此同时,该区还重点引导农民工子女“爱新同学、爱新老师、爱新学校、爱第二故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建设家乡作贡献。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成绩相对不高的实际情况,学校在入学时对每名新生进行测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正式开始学习后,班主任建立本班农民工子女的学习档案,与科任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校还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期至少家访一次,平时通过家长会、通电话、写便条等方式与家长经常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江北区蜀都中学的农民工子女谈起他们就读的学校,非常开心。12岁的陈晓飞说:“学校很好,老师也很好,我们班54个人,53个都是来自区县的。”学生王夕告诉记者:“在学校,跟那些和我一样都是农民工子女的同学一起读书,很快就融入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了,没有进入城市的不适应感。”“开始还怕老师另眼相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觉得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更多,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在教。”陈晓飞说。
“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表示,重庆市已考虑针对农民工子女的特殊情况,编写农民工子女专用教材,并通过心理小课堂、心理小游戏等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同时,部分学校也准备开设农民工家长学校,让大人学会如何教育孩子,辅导课程。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7-11-26/14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