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村教育医疗

让山里娃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图)


 


 

  图为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小学的老师在给学生讲奥运知识。

摄影 郭震海

编者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促进教育公平,第一重要的就是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加政府投入,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三大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加快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让诸多农村孩子得到了实惠。但也应该看到,目前我省农村的教育资源现状还很不理想,特别是山区学校的薄弱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较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教育量大面广,影响广泛。办好农村教育,对于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专门选登此组稿件,以期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让山里娃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大山里的期盼


太行山区的平顺县虹梯关乡西井山村,位于海拔1443米的石崖山上。在这里,仰视山连山,俯瞰万丈渊,四周连崖壁立。全村80户250口人,分布在12个自然村里。村里设有两所小学,共有30多名学生,每所学校有一位老师,分别负责6个自然村。孩子们上学多则要走5公里,少则要走2公里,而且是在密林里和山崖上穿行,他们中间最大的14岁,最小的不超过7岁。


原子超,在山区任教近30年,其中在石崖山上就呆了七八年。然而七八年从他手里走出了不到20个学生,不仅没有走出一位大学生,而且有的学生小学毕业后至今都没有离开过大山一步。原子超说:“山里的娃娃们苦啊,他们至今连一支用糖水冻成的廉价冰棍都没有吃过。而城里孩子吃一支伊利雪糕就是这里的娃儿们一个月的学费呀。”说着,他的眼里亮晶晶的……


原子超的家在山下,他高中毕业后就开始在村里任教,转为正式教师后,他主动上了石崖山。石崖山上的生活很艰苦,数九寒天学校只能烧柴取暖。办公室被柴烟熏得发黑,可还是冷冰冰的。为此,原子超落下了严重的腿疼病。


一般情况下,原子超3个多月才能下一次山,买些日用品、米、面等。有一次,原子超趁下山的机会回家转了一趟,临走前11岁的儿子含着泪水塞给他一张小纸条,当他展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我俩感情这么深,你可知道我的心,不知何时再见面,爸爸你快回来吧!”原子超看了纸条儿就哭了。他何尝不想到山下找一所大点儿的学校教书,何尝不想守着儿子多给他一点父爱,可是离开这里,这些娃儿们就得失学呀。


在原子超任教的学校,共有十几个学生,没有四五年级,只有一二三年级采用复式教学。把教室内两面破旧的土墙分别抹黑,就是两块简易的黑板。给一年级学生讲课时,二三年级转身自习,给三年级学生讲课时,一二年级转身自习。


离家远的孩子,中午放学后回不了家,每人在一个用铁筒子或泥巴做成的简易火炉上自己做饭,不用煤也没有煤,烧的是干枯了的树枝。一个夏天的早晨,三道凹的3个娃儿在上学路上遇到大雨。当他们来到学校时,黑乎乎的小脸上被树枝划出了道道血痕,破旧的衣裤已经分不清颜色,满是泥浆。中午用来做饭的面条虽然在娃娃们胸前紧紧护着,但已经被雨水浸湿变成一堆面浆。看着娃娃们抱着面浆哭,原子超也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笔者去时,原子超正在给二年级学生讲课,一块破旧的黑板上写着“中国、平原、大米”等一组生词,二年级学生随着老师的领读大声念着“中——国,平——原,大——米”,那声音透过教室回荡在山村。课后笔者问:“平原是什么?”一位小女孩轻声说:“很大很大的地,比天都大。”说完,她用一双大眼睛使劲盯着笔者,那眼里流露出的是纯真,是朴实,更是渴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村中小学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两免一补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