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即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择业和从业行为,而且也影响并反映着一个人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2014年7月,课题组在北京地区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涉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在问卷中,我们主要从职业目的、择业标准、敬业精神三个方面,去探求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价值观。本次调查通过配额抽样、采取街访的方式,在北京市海淀、丰台、大兴三个区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2.3%。所调查的247位新生代农民工,涉及行业包括物流运输、安保、餐饮、批发零售等。
职业目的:90后新生代、单身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本位职业目的相对较低
职业目的是人们对职业价值的追求,从职业目的的取向来看,职业目的可分为个体本位的职业目的、社会本位的职业目的。所谓个体本位职业目的,即人们择业、就业等行为的背后,始终关注自己的需求,以满足个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所谓社会本位职业目的,是指人们将职业的最终目标看作是贡献社会、服务他人。在问卷中,我们考察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本位职业目的的认同程度,其中有8%的被调查者不认同“职业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这一观点,而表示“赞同”或“很赞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是64.3%,还有近三成的人未置可否。
进一步分析表明,对“职业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这一观点,新生代农民工在年龄、婚姻状况等两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而性别、出生地、文化程度、所在行业上的差异并不显着。具体而言,被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90后(18-24岁)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最低(54.3%),30-35岁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最高(67.6%),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代际差异显着;此外,已婚者、恋爱或订婚者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分别是67.1%、85.8%,他们显着高于单身者30%认同度。这说明年龄越小、单身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这一观点认同度越低。
择业标准:新生代农民工在关注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充分考虑职业的社会贡献;值得注意的是90后农民工,择业时对“能否为社会做贡献”关注度较低
择业标准是人们职业目的的反映,是人们在选择职业时的出发点。在我们的问卷中,设置了收入、个人发展、社会地位、社会贡献等诸多标准。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选择“施展个人才华”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80.2%,选择“个人发展”的比例为66.7%,排在第二位,这反映了当代青年共有的特质,即关注个体价值的实现。此外,有65.9%的人择业时会考虑“能否为社会做贡献”,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时,社会取向的价值考虑具有一席之地。相对而言,新生代农民工对收入和社会地位的关注度较低,其选择比例分别是50.8%、45.2%。进一步分析表明,年龄在“能否为社会做贡献”这一择业标准的选择上存在显着差异。其中,18-24岁的90后农民工,认同比例最低(42.9%),显着低于其他年龄段新生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敬业精神的特点
“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它是人们基于对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
(1)勤业:总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专注度较高,调查显示,77.8%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的时候,会非常投入,很少再去关心其他事情”。进一步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等特征对人们在勤业问题上的回答有显着影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18-24岁的新生代“非常赞同”上述观点的比例仅有8.6%,远低于其他年龄段农民工。
(2)精业:新生代农民工精业水平欠佳,与此同时,他们在技能提升的意愿上不强,特别是年龄较大、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意愿相对更低。“干一行要专一行,要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体现了人们对“精业”的追求,调查结果显示,赞同或很赞同这一观点的比例达到84.9%。然而,“我已经熟练地掌握目前所从事工作的技能”、“我能很出色的完成工作”的肯定比例分别只有47.1%和39.8%。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追求的态度上是积极的,但是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与“精业”尚有差距。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5-06-30/134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