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匡雅慧 通讯员周辉 杨洵) 日前,记者从胶州市人社局获悉,近年来,该局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今年1~6月份全市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9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2%,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就地就近就业农民增收
采访中,记者获悉,近年来,胶州市各类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
7月10日,记者在胶州市马店社区的青岛可隆车业有限公司看到,尽管室外天气炎热,但1000多平方米的偌大车间内,空气凉爽,四五百名妇女身着不同颜色工作服,正在案子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裁剪,有的熨烫,有的整理,一派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
“我们的工人90%以上都是社区附近村庄的,车间配置6台大功率空调,冬暖夏凉,中午提供四菜一汤的免费午餐,月工资2000元以上,缴纳五险,很少缺工。”采访中,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向记者介绍说。
而在企业上班的工人韩爱花说起眼下的生活,也是一脸的幸福,“我们现在在家门口上班,钱不少赚,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农活也不耽误,心里牵挂的事也少了,好着呢。”
据统计,近几年来胶州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明显加快,从3759家已开通网上用工登记的企业情况看,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14万余人,并将持续增长。转移就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技能培训提素质
“以前没文化,没技术,靠肩挑背磨挣点苦力钱,通过参加人社局组织的电焊工培训,拿到了证书,工作好找了,收入也提高了。”在一家机械企业从事电焊工作的农民工于林,提起人社局的“技术帮扶”政策仍赞不绝口。
近几年来,胶州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工程”,实施“三单式”培训,助推农村劳动力变为有技术的产业工人。
“所谓三单式培训就是用工企业下订单,培训机构列菜单,政府出资来买单的培训模式 。我们对有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并与用工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协议,通过培训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目前年培训规模达到6000余人。”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我们公司农民工较多,技术要求高,公司设立了200万 元专项资金,用于技工培训。公司每季度开展1次技术比武活动,在技术比武中获得前3名的,作为种子选手参加年度总决赛,根据成绩分别授予金牌师傅、金牌技 工等荣誉称号,并给予津贴奖励。”在青岛松灵电力有限公司,得益于公司的技能比武晋升机制,37岁的农民工王锦明从一名普通电焊工跃升为一名“金牌师 傅”,并一次性领取了5000元的技能津贴。自2009年以来,公司先后评出“金牌师傅”3名,“金牌技工”27名,分别享受了3000~5000元不等 的技能津贴。
据了解,“立足岗位做能手”已成为时下胶州工人追求的新时尚。从全市858家规模以上企业调查情况看,技术工人达到37513人,占一线工人数量的 45%,技术培训和技工已成为企业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源”。
服务到家惠民生
42岁的宋淑玲是来自北三里河社区的一名普通失地农民,近日,在当地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的帮助下,她不仅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而且其所在企业可以申领到每月400元的岗位和社保补贴。这是胶州市人社部门开展就业政策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胶州市人社部门实施了“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等13项城乡统一的促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年惠及群众5000余人。
据统计,目前已开设2处镇办级人力资源分市场和25个社区就业服务点,做到各类岗位信息实现同时发布,城乡共享,就地就近开展就业政策法规咨询、信息推介、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就业失业登记等免费服务,实现了城乡劳动力就业服务一体化。
“根据城乡统筹就业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信息畅通,与企业联系紧密的有力条件,在12处镇办全部设立人力资源分市场,将公共 就业服务延伸到154个新建社区,启用新的公共就业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求职登记、就业登记、解聘备案、社会保险补贴申报、创业申报等业务纳入互联网受理, 使劳动者和企业足不出户享受星级就业服务。”胶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3-07-15/133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