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工厂“下乡”搬到田野里 百姓就业就在家门口


    云阳县在三峡移民后,提出工业立县战略;工业园区“下乡”,激活了镇域经济发展

     本网讯(特约记者  徐志全) 一个库区移民大县,在三峡移民后,如何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百姓充分就业?昨日,记者在走访云阳时获悉,该县实施“工业立县”的又一新招,就是工厂搬到田野,工业园区“下乡”,激活了镇域经济发展,百姓就业有着落。

    工业园区“下乡”来

    昔日还是荒山野岭;如今却是一排排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这是记者连日来在云阳走访后,看到的田野里“长出”的工厂风景。

    “乡镇工业是县域经济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是我县工业发展‘一园多区’发展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建设,激活镇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云阳工业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元献说。

    云阳县在三峡移民后,提出工业立县战略,打造200亿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就搭建发展平台而言,云阳除了加快云阳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在江口、南溪、凤鸣、平安、高阳、盘龙等6个乡镇建设了6个工业小区。云阳工业园区的定位是,借助万州交通枢纽,从沿海引进一批大企业;6个工业小区的任务是,吸引云阳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或鼓励本地的“能人”创办微小企业。

    工厂搬到田野,工业园区“下乡”,鼓励乡镇、街道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激活了镇域经济发展。据统计,截止目前,云阳6个返乡创业园入园企业72家,投产45家,解决就业人口1500多人。扶持发展微型企业2043户,解决移民就业1.4万余名。

    “乡下”有了像样企业

    15年前,云阳盘龙街道没有一家像样的工业企业,15年后的今天,已成为重庆市“十大优秀小企业创业基地”之一,掀开街道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旭达药业是盘龙的老牌工业企业。去年5月份,该厂启动技改,今年4月份,第三条“目的”易拉罐生产线顺利投产,目前该厂一共有3条生产线在运转。 “去年我们厂的产值有4千万,今年预计能达到8千万产值。随着新产品不断打开市场,我们有信心往后每一年的产值都翻倍增长。”旭达药业董事长牟一兴告诉记者。

    像旭达药业这样快速成长的企业,在盘龙不只一家。宏霖食品的肉鸡深加工项目今年完善了生产线,产值将提升40%以上;佳艺钢质门厂已确定要在返乡创业园B区扩建套装门项目,建成后产值能提升60%;到目前,已有32家企业落户盘龙,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

     据统计,自2009年开园建设以来,盘龙返乡创业园签约项目36个,签约资金5.79亿元,预计产值可达14.17亿元,新增就业3000人。项目开工建设32个,建成投产21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

    云阳县盘龙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向阳介绍,仅去年,盘龙工业经济总产值实现5.89亿元,同比增长122%;今年1至6月,盘龙已实现工业产值5.1亿元,预计全年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

    今年上半年,重庆新华集团等多家企业已经和盘龙工业园达成投资意向协议,均是投资5千万元以上的“大单”。 “盘龙返乡创业园今年的产值预计能突破10亿元。”盘龙街道办事处主任向华清说,引进和培养双管齐下,盘龙的工业企业正在不断做大做强。

    工业带来移民新生活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高阳镇因须动迁18000余人而成为库区农村移民大镇。一大批农村移民搬迁到集镇居住后,由于没有强有力的产业支撑,移民没有固定工作,只有靠吃补贴过活。

    云阳县高阳镇党委书记周道吉说,“乡镇建工业园区,我们更看重的是——它解决了库区就业难题。”繁荣一个地区的经济,要靠工业。园区建立了,在外的成功人士回来创业了,本地的能人厂子办起来了,移民就业问题才能解决,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才会增强。

    “从2008年启动园区建设,2010年第一家企业入驻,截至目前,入园企业已有13家,投产7家。”高阳工业园区办主任葛宗平说,园区结合环评优化布局,分类分区,已形成家具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服装三大类产业,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家、家具建材企业4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定位 基础设施建设 肉鸡 农副产品加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