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1200万农民工“家门口”就业


省人社厅近日公布数据,2011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质量逐步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到1528.8万人,其中省内就地转移 就业人数为1201.5万人,占转移总数的78.59%,省外(包含境外)转移就业人数为327.3万人。这标志着我省更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 业。

数据显示,全省1528.8万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中,乡镇以内就地转移的有747万人,乡外省内转移就业人数达454.5万。

在发展劳务经济工作中,我省坚持异地转移、就地转移“两条腿走路”,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确保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在实际操作中,全省各地不搞一刀切,劳动力富余的地区侧重扩大输出,发展环境较好的侧重就地转移和返乡创业。

随着产业转移承接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愈来愈多的产业和企业落户我省欠发达地区。这些产业和企业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农 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我省发挥示范县作用,增加产业带动就业的空间,去年在原有8个国家级劳务示范县基础上,又新增加3个国家级和29个省级农 村就业示范县。

通过鼓励创业推动“家门口”就业。去年我省先后出台了免费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等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措施,将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 围扩大到了自主创业农民,全省累计放贷35亿元。全省各地把培训作为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的重要环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为重点,长、中、短班兼 顾,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在全省范围内推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管理,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做实“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全面掌握城乡劳动者基本情况、求职培训意愿及就业的去向、薪酬、参保情况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实施动态管理和公共就业服务。

“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家门口’就业,有利于农村地区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减轻城市人口的压力。”省人社厅就业处一位负责人说,就农民自身而言,就地就 近转移,减轻了竞争压力,有利于充分就业。农村劳动力在务工的同时,可利用闲暇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留下来后,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特别是社 会主义村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数据 招商引资 政策措施 技能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