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今年本地就业人数将首超劳务输出人数


  中安在线讯 在桐城有句俗语:“吃完年饭,想着田畈”。新春的爆竹声犹在耳边,该市的程礼兵夫妇了解到市里初八、初九将举办一场新春大型招聘会,等他们来到招聘会现场 时早已是人声鼎沸。小程大学毕业后就在沿海地区的一家包装印刷企业工作,在那边娶妻生子,可考虑到能方便照顾到年老的父母和孩子成长教育等问题,夫妻俩还 是在招聘会现场与该市新开工的福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

  桐城市每年劳务输出人数基本都维持在15-13万人左右,呈现逐年小幅下降的趋势。可该市的本地就业人数每年却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 本地就业人数预计将首次超过劳务输出人数,达到14.2万人。一降一升的背后,除了本地企业数量和规模迅猛发展,政府在促进本地就业上也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

  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员工工资待遇提供了上升空间。该市的丹凤集团十几年前主要生产窗纱,1600名职工年产值只有3600万元,人均产值2 万余元,企业通过提升产品科学技术含量,转型生产电子布等高科技产品,同样1600名职工却完成了产值3.2亿元,人均产值2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 元,一举改变了企业“加薪无力、用工难招”的双重困扰。

  企业用工“软环境”的极大改善也成为吸引人才的招聘法宝。如今,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80、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劳动力已取代“40、50” 人员,逐渐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他们看重的不单是本地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工资差别这一点,还有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发展空间工作环境。为积极顺应人才市场 新变化,该市企业一方面通过技术革新,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极大地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和改善了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当地大多数规模企业也为员工兴建了生活 设施配套齐全的公寓、食堂等,并为员工配置了班车,极大地方便了职工的生产生活。

  健全完善的用工就业制度也促进了本地就业。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该市企业主动为员工办理了各项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为解决制约劳 动力密集型企业发展“一工难求”的用工荒难题,该市积极发挥求职人员与用工企业间的桥梁作用,组织技术职业学校与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培训合同,根据企业需要 招收生源,开设相关课程。同时,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开展一系列的如“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培训”等免费技能培训,组织大 型招聘会、企业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等多种类型的招聘会,提高了培训转移就业率,企业省去了一大笔用工培训、招聘等费用,求职人员也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 作。

  为吸引高层次人才,桐城市出台了许多相关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通过“企业用人、政府补贴”的方式,对企业招用研究生、博士生等技术人才和企业急需 的各类技师纳入补贴范围,仅2011年政府为此投入就达到近百万元,这样既抬升了高层次人才工作的待遇,又为企业发展留住了人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技能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