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昭通大关县2011年实现劳务收入7亿余元


  2011年,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6.9万余人,同比增长16%,其中有序转移4820人,有组织转移1400人。全县实现务工收入7.69亿余 元,同比增长16%;实现务工纯收入4.66亿余元,同比增长19%。全县省外务工51291人,人均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县外省内务工12219 人,人均月收入在1100元以上;县内务工5970人,人均月收入在800元左右。

   大关县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 要产业进行打造。县、乡镇、村建立健全了劳务信息网络体系、培训台帐、“两引”台账和转移输出台帐,对务工人员的年龄、文化、技术等进行了梳理,全县摸清 了务工人员的底数,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加强返乡务工人员的动态监测预报,搞好与用工市场的对接,积极为企业和务工人员搭建交流平台,诚邀省内外企业人员 深入乡镇进行现场招聘,让用工企业与务工人员面对面的交流,确保务工人员能找到合适的岗位。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企业厂区建立服务站和维权服务点,加 强与输入地劳动监察部门、用工企业的联系,聘请司法员为大关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维权法律援助服务去年聘请法律顾问为农民工处理维权服务14件,追讨工资等 200余万元。乡镇、人开办、妇联、民政等部门加强社会救助,多渠道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健康,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 长的良好环境,让其父母能够在外安心打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使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外出务工,走出家门闯天下。去年,全县召开县、 乡镇、村座谈会9场次,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4场次,发放《农民工进城务工知识读本》、招工简章等宣传资料7万余份,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个,接受劳务咨 询6000余人次。

   认真抓好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全县严格培 训机构的认定,去年,财政、农业、扶贫、人开办等部门和专家对申报的5家培训机构进行了认真的审查评估,大关县惠农职业培训站、云南新子路职业培训学校、 大关职业培训站、大关县畜牧局、大关县农机技术学校成功竞聘为全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机构。在培训中,按照“基地跟着学员走”的培训理念和采取“请进 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结合农村劳动力分布特点与企业用工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技术。去年,全县采取务工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 训等方式开展了乡村旅游服务员、砌筑工、架子工、木工、混泥土工、核桃种植、蔬菜园艺工、电焊工、电工、钢筋工等10余个工种的技术培训,让参训人员掌握 了实用技能技术,增强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自主创业能力。在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跟踪监管,做到谁指导、谁监管、谁负责,确保培训工作落实 到实处,让参学人员受益。2011年,大关县实施引导性培训3250人,合格3250人,转移2215人,转移率达65%;技能培训3760人,合格 3572人,就业3196人。通过培训后转移的人员,具有一定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月工资一般在1600元——2000左右,比培训前月工资 增加400元——700元,除去开支费用,人均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通过引导性培训的外出务工人员一般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人均年收入达1.5 万元以上。通过技能培训,推动了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的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不断高涨。通过各类特色工 种和专业培训,使外出务工人员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劳务品牌。目前,全县农村群众正掀起一股学知识、学 技能的热潮,许多经培训后掌握了一技之长的人员已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在增加自身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 定。2011年,上级下达大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7000人,实际完成培训7010人,占培训任务的100%。

   全县坚持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并重,发挥外出务工人员意识 强、技术好等方面的优势,在项目、资金上给予了倾斜,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形成务工、创业良性发展的态势。同时,树立部分外出务工人 员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典型,大力宣传、大力培养,以典型作示范,以典型为带动,帮助、辐射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引导全县务工人员增强外出就业和回乡创业的积极 性,加快大关实现转型发展、赶超发展的目标。2011年,全县引进务工人员在市内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种养业、餐旅、装潢等行业的有286人,投资 4096万元,促进1840人就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技能培训 外出务工 引导性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