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用工荒”与“就业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年青一代求职人员就业观念发生根本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和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相对慎重,他们的求职动因已由“经济型”转为“生活型”。自身的传统精英意识和社会固有观念的压力,使他们倾向于“体面而有前途”的工作。即使向往的“白领”遥不可及无奈当“蓝领”,在就业上也存在相互攀比的心理。求职人群中,新生代占总数的60%以上,他们绝大多数希望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过高品质生活。在就业上,他们不仅希望工资如愿,更在意行业是否能展示个人才能、适合自己发展,关注工作环境、社会保障、是否舒心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一些企业工厂化、大规模、流水线式的枯燥工作,难以让他们满意。对这部分人来说,求职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更关键的是立足自我权衡择业。

  技术工人缺口大,导致部分企业“用工荒”。现代企业经营者已深深认识到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服务、满意的产品。他们刻意寻求在职业技能上胜任的员工。所有招工企业对职业技能有明确要求的岗位占48.4%,而求职人员中仅仅有基本技能者不足30%。许多行业技工“涨薪难求”。昌乐数十家宝石、黄金首饰加工企业打出高薪,条件一再放宽,仍难过半。对一些企业来说,“用工荒”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

  部分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关爱。一些企业多年来使用廉价劳动力已成习惯,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注重企业文体娱乐设施建设和提高职工业余生活品质,对职工要求过分苛刻,甚至歧视,使职工感受不到关怀和温暖,缺乏归属感、成就感,没有确保职工招得进、留得住、稳得下的机制,企业劳动关系不稳定。

  面对 “用工荒”和“就业难”现象,不能用简单的工人供求矛盾来解释其直接诱因。问题的关键应该是除了用工结构性问题,包括年龄结构、技能结构、来源地域结构之外,更有求职人员权利诉求和就业观念的变化、部分企业各方面条件的滞后、企业工薪保障与求职者预期的差距等等因素在其中。综合整体情况,所谓“用工荒”实质应是劳动力的竞争,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段时间的招工难。而面对求职者由过去单一地只受经济因素的驱动,而转变为更看重个人感受、发展前景等精神因素,“就业难”对相当一部分年轻求职者应当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择业难。

  “嫁”“娶”接轨   重破瓶颈

  面对“用工荒”面前的“就业难”和“就业难”呼声下的“用工荒”,破解的路径在何方?如何剔除挡在求职者和用人企业之间阻碍“嫁娶”接轨的樊篱,是摆在政府、企业、社会和求职者面前需要多元公式破解的课题。

  一是政府要强化就业促进措施。政府要架起求职者与企业沟通的桥梁,对劳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部门要全方位加强信息服务,开辟营设人力资源市场,多举办招聘洽谈场会,多渠道、多形式开辟求职、招工“绿色通道”。特别要将各招工企业岗位信息充分提供给求职人群,同时对城乡求职者年龄技能等信息汇总提供给各招工企业。使招工企业、求职者对所需信息尽在掌握,便于取舍选择。也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直接对接,畅通供求渠道。

  二是加大求职人员技能培训力度。加强多形式的技能培训是提升就业本领、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关键举措。政府应当组织成立专门培训机构,制定落实技能培训优惠政策,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要立足企业需求实施“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分级培训”、“分行培训”,鼓励扶持企业先招后训,实行“车间教学”、“ 工厂教学”,协调好用工需求与供给关系,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对培训合格的求职人员要及时发放职业技能证书,方便求职就业。也可为技校、企业牵线实施定向培养输送,或者营建就业缓冲地带,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输送大学生进企业见习。

  三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出现“用工荒”的企业应当审视自己,寻找根源。招工难使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要保证利润,消化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的压力,企业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增加产品附加值,或者增加机械操作,努力减少对于劳动力的过多依赖,两者都逼迫企业技术升级,这是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必然选择。否则,“用工荒”将直接危及企业生存。昌乐县自去年以来有48家大中企业通过更新自动化生产线、引进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等减少用工需求2600多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农业发展 其它 劳动力市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