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自2008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简称“双转移”)决策部署以来,珠三角实施“腾笼换鸟”,欠发达地区“筑巢引凤”,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获得有效推进。为弄清“双转移” 对广东省珠三角和欠发达地区产业工人的就业现状、流动经历、收入与消费状况、生活与情感状况等产生的影响,广东省妇女研究中心围绕广东推进“双转移”中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产业工人的就业和生活状况、农村女性在“双转移”中面临的机遇挑战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近日,本网记者与该专题研究项目的签约负责人省妇女研究中心主任曾小瑛进行了一次对话,了解到课题调研成果的情况。
“双转移”中农村女性就业状况出现了新变化
记者:这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在哪些地区进行?
曾小瑛:这是在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的资助下,与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专家合作,用定量为主、定性为辅的研究方法进行的一次深入调查。本研究经过反复咨询、论证和试调研等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式调研时间启动于2010年下半年,在广东的深圳、东莞、佛山、清远、河源和惠州6地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其中,深圳、东莞、佛山作为发达地区产业转出地的代表,清远、河源以及惠州作为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地的代表。调查中获得有效问卷2058份,其中,男性781份、女性1277份,调查涉产业工人的就业现状、流动经历、收入与消费状况、生活与情感状况等。通过比较分析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简称转出地和承接地)产业工人(简称工人)的就业和生活状况、男女的性别差异,研究农村女性在双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和改善就业环境,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的几点建议,供决策参考。
记者:在“双转移”中,女性的流动性是否和男性一样活跃?
曾小瑛:这次调查对象中,“80后”工人占主体,女性占六成多,她们受教育在高中以上程度的低于男性6%。由于产业转移给产业承接地带来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女性得到的机会高于男性4.41%。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转出地工人流动性高于承接地,女性流动性低于男性。这主要体现在换工作的频率,女比男低近3%,倾向于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流动;而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比例女性也低于男性。一般在换工作后,职业地位整体上会得到明显的提升,男性职业地位的上升幅度远远高于女性。男女再次换工时都会青睐于规模大的公司:男性初次就业时在300人以上的大厂工作的比例为41.32%,而当前就业的比例为60.79%,女性则从45.04%提高到 65.07%。
从问卷调查和访谈中获悉,个人发展需要是他们换工作的主要原因,男性比女性更注重个人发展前途。
记者:“双转移”对工人的收入有哪些影响?
曾小瑛:影响变化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平均工资,转出地高于承接地,男女工资差异在转出地尤为明显。转出地人均工资2127元/月,承接地1726元/月;女平均工资低于男,前者 2043元/月,后者1885元/月,相差158元。男女工资差异在转出地更为明显:女工资为2060元/月,比男工低178元。在承接地,男女的差异并不明显,男约1734元,女约1722元。可见,产业转移初期男女的差异并不明显,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男女的工资差异将不断加大。
第二、涨工资幅度,承接地高于转出地0.86%,男比女高6.73%。可见,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以及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梯度转移,将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工资“水涨船高” 缩小地区差异,但却拉大男女收入差距。
第三、人力资本,是影响工人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转出地的教育的回报率比承接地高,男性比女性高。调查显示:无论男女,文凭越高越容易提高其工资水平。从样本来看,具有大学以上文凭的工资待遇显著地提高。同时,职业地位是影响工资收入的另一重要因素。工资收入的职业地位差距在承接地比业转出地更大。在转出地,从普通员工到中级管理人员再到高级管理人员,职位每增加一级,平均工资增加1163元到2052元不等,而在承接地,职位每增加一级,工资平均增加在2000元以上。显然,职业地位的工资差异在承接地表现得更为明显,主因是承接地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工人,因此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也相对更高一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7-26/125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