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甘肃:"民工潮"转"创业潮"3大难题制约农民工返乡


  中广网兰州1月17日消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民工潮”逐渐转变为“创业潮”。怎样解决好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两会期间,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关于加强引导兰州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建议》引起了委员们的热议。
现状:规模逐渐扩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兰州市最早外出务工的部分农民工返回家乡,开始从事种植、养殖、加工、服务、运输等经营活动,成为兰州市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的领头人。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兰州周边县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共申办个体工商营业执照6000余户,创办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562户,吸纳农民工1.1万余人,总资产超过17.8亿元。除了总量较大之外,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委员还认为,兰州市农民工回乡创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规模逐渐增大,以涉外贸易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返乡农民工最为集中。返乡创业人员主要以第一代农民工移民为主,在创业项目方面,从事工业企业的约占38%,从事种养殖业的约占45%,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17%。农民工返乡创业虽已有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能力及资本不足并缺乏扶持
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委员调研发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多以第一代移民为主,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少返乡农民工在选择投资项目、寻找市场定位、确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足,最终导致创业失败。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难以持续发展、做大做强,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资金短缺己成为当前返乡农民工创业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多年在外务工积蓄,但务工所得的有限积蓄相对创办企业的巨额投入明显不足,在与亲朋好友东拼西凑后,才勉强把企业办起来,再也没有更多资金支撑企业运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削弱。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担保条件较高,耗费时间较长,金融支持只能成为梦想,造成资金链条中断。受资金条件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往往容易选择对资金需求量较低的小餐饮、小商贸、小加工,而这些行业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进入门槛也很低,导致供过于求,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创业成功率。
政策扶持力度也不够。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发现,在西部地区,各级政府专门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扶持政策很少,缺乏有力支持。即使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有些也不够具体,可操作性差,缺乏吸引力,或不被返乡创业人员了解。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政府往往乐于在创业前引进,而在创业过程中缺少关注和支持,这就影响了创业者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尚未建立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联动机制,缺乏财政贴息、减免税收、政府补偿等鼓励及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配套优惠政策,金融支持相应缺乏引导和动力。
对策:提高创业能力 加大扶持力度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农村经济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项目不但可以高效率使用当地的特有资源,而且长时间的打工生涯所培养的市场意识使其更容易把握市场动态,创造利润。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小城镇发展。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委员建议,各县区级政府应为创业者和转移者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如逐渐取消二元户籍制度、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等,增强农村本身的吸引力。
农民整体素质低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农民工的返乡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民的整体素质。首先,兰州可以以农民工创业为依托,对其进行培训;其次,兰州市政府为返乡创业者本身提供培训服务;第三,兰州可以利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整合农村现有培训资源。
农工党甘肃省委员会委员还建议,农民工返乡创业初期缺少资金,面临的资金压力大,兰州市政府要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财政扶持力度,积极整合财政及其他资金,对返乡创业者给予支持;要积极会同税务部门,及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创业者的纳税负担,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要积极拓展返乡创业人员创业融资渠道;同时,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简化办事程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切实可行的公共服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外出务工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