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已成过去,农历春节即将到来,节日经济的痕迹悄然显现。去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抗通胀”、 “抑物价”等,成为年度经济“热词”。兔年春节的节日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染上许多新鲜的色彩,此组报道将与读者共享这些新现象、新体会。
岁末年初,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过节,然而在临沂蒙阴县记者看到的是,不少务工人员却在往外走。
2010年12月27日上午,50多名务工人员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统一组织下将到东营胜利采油厂务工,其中蒙阴镇的王兵已经两个春节没在家过了,他说:“这时候出去打工,工作机会多,挣的也多!去年这个时候,三个月挣了将近1万块钱,快赶上平时半年的收入了。”谈及不能在家过年,王兵说, “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值了。等将来有了积蓄,可能就回来自己干点小生意。”
据悉,去年12月份以来,蒙阴县已有200多名务工人员走了出去。估计春节前,该县还将有近400名农民工在县有关部门的组织下陆续到外地务工。旧寨乡的李红梅作为青岛福生食品公司的季节工春节前到单位进行食品加工。她说,每年的春节前后企业用工紧张,需要一批季节工弥补生产需要,闲时外出打工,忙时回家务农,可两不耽误。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让社会付出了巨大成本。节前全国各城市和企业往往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招工难”、“用工荒”现象。而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农产品的价格迅速上涨让务农收入提高,再加上城市生活成本的大幅上扬,部分就业不稳定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提前返乡,今年“用工荒”来得更早也更猛,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工业和服务业已受到一定影响。
“但等到这些务工人员节后扎堆返城,却未必能很快找到合适工作。用工荒和就业难往往交织出现。”蒙阴县人社局副局长胡海翔说。
胡海翔认为,作为欠发达的农业县,剩余劳动力较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整体素质偏低,流动性强,竞争力较弱。争取让这部分人走出去,且能在短期内找到工作,不仅增加眼前收入,长远看对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和创业能力都有很大帮助。也正是基于此,县里看到了每年岁末年初的这个巨大市场需求,很务实地引导部分农村劳动力打“反季节牌”。
“错时”打工,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这个时段全县输出工人的数量能占全年的四分之一,工人收入能占全年的近三分之一。为能与各用工单位对接,在全县4所职业学校里,都将培训务工农民参与第二、三产业所需的各类技能作为重点,逐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近几年每年节前都有近千名务工人员避开节后竞争激烈的劳务市场,顺利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其中也有相当部分已慢慢在城市站稳脚跟并逐渐“扎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1-06/122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