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绥江县强化竹编技能培训 促进转移就业


  (三)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统筹培训经费,集中财力开展竹编工艺技术培训

  资源、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劳动力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竹编产业的发展需要。要促使竹编产品上档次、产业发展上规模必须具有专业技术人才和大批产业工人。而培训一个合格熟练的竹编技工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竹编技师级的养成时间更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省委李纪恒副书记今年5月在视察绥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工作和竹编产业发展情况时引用“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手”的古训,强调了技能培训对于促进就业的重要性。为培养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竹编产业工人,扩大竹编工艺产能和规模,我县加大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库区移民竹编技能的培训力度,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尽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示范基地培训项目、昭通市夜校培训项目和移民培训项目等培训资源,从各类培训项目中统筹安排一部分培训资金与财政安排的竹编产业发展资金进行捆绑使用,专门用于农村劳动力和库区移民竹编工艺技能培训。两年来投入培训经费和竹编产业发展资金共计50余万元,免费对300余名农村劳动力和库区移民进行竹编工艺技能培训。同时,为解除参训人员培训期间的生活问题,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规定,还将40岁以下的参训人员全部录为绥江县职业高级中学学生,上了学籍,并享受国家两年20个月共计3000元的生活补助。通过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加强培训质量监管,300多名参训学员学完了竹编工艺规定课程,基本掌握了竹编工艺编制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能将价值几毛、几元的一节竹子魔术般地编织成价值几百元、几千元、乃至上万元的精美竹编艺术品。竹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和库区移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竹编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市场运作是关键环节之一。为使参训人员学以致用、劳有所获,促进竹编产品销售和市场流通,我县创办了竹编工艺经营实体—“绥江县职业技术服务中心”。县人力资源、林业、人劳、移民等部门加大了对服务中心的服务和支持力度,竹编技工的技术培训由政府部门负责;培训后的学员由县高级职业中学按中职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并由培训基地进行竹编技能提升培训;服务中心采取一头连接竹编工,一头连接市场的运作模式,制定竹编工艺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设计提供编织图样,按市场需求与竹编技工签订产品购销合同,组织竹编技工进行“订单”生产,合格产品由服务中心按保护价回收统一组织销售,解决了参训人员培训后的就业和竹编工艺品的销售问题。同时,竹编工艺为全手工制作,不需要大型场地和更多的机械设备,竹编技工在家里便可操作,劳动时间由竹编工人自己掌握,因此,竹编技工在从事竹编产品编织的同时,还可兼顾家庭农活,照顾老人和孩子,足不出户在家就可挣钱。我县现有 200多民农民工长期从事竹编生产,月平均收入达到1200元-2500元,竹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随着竹编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规模逐渐扩大,我县竹编工艺品的市场声誉和市场竞争力也不断提高,形成了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用于竹编的竹材收购价高于纸厂收购价达到600元—1000元/吨,广大竹农在竹编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农民群众种竹管竹的积极性。竹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和库区移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竹编已成为绥江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下步工作打算

  (一)整合培训资源,继续加大竹编工艺培训力度,采取县培训基地集中办班培训和深入乡镇、村组开展培训等方式培训竹艺技工。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培训竹编产业从业人员3000人以上,为竹编产业走上快速发展轨道提供人力支持。

  (二)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线,扩大生产规模,搞好市场运作。在竹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乡镇、村组培育竹编及竹工艺专业户和专业村。支持、扶持创办劳动密集型的竹工艺品开发生产企业,形成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产品营销为一体的竹工艺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平面竹编,引进、开发立体竹编、竹家具及其它竹工艺品,提升产品档次,尽快形成产能和规模,搞好宣传推介,创“绥江竹编”品牌,打造“云南竹编之乡”,促进竹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库区移民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农民增收 山区农业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