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昌都地区扶贫开发部门将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来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寻找脱贫致富的突破口。2006年,自治区开始实施特色建材产业项目,昌都地区利用这个机会,多方查找制约特色建材产业发展的因素,坚持从过去农牧民自己没有采沙场、采石场、建筑施工队的现实中跳出来,让群众自己去组织、自己去创造,充分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产业致富之路,建立一个个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专业村。通过4年特色建材产业项目即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的实施,项目区6604人受益,年人均增加收入1279元,解决了1141名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参加项目建设人均增加收入5700元,实现利润总额 844.93万元。
形成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合力。根据新形势下农牧业领域拓宽、产业建设要求提高的实际,昌都地区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进行项目会商和对接,并按照项目资金来源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主体不变的原则,集中资金,合力推进产业建设,形成了部门协作、联动发展农牧业经济的良好格局,产生投入的聚集效应,有效地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坚持群众管理主体和受益主体的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作用十分关键。因此,在项目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群众愿意干的,积极上;群众不想干的,坚决不上。在项目建设中,注重采取政府引导、民办公助、示范引路的办法,让群众实实在在得惠受益,充分激发农牧民群众参与劳动力转移就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了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的顺利进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7-21/119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