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草根女王 她帮助近4万人成功就业


 

  在重庆市合川区鞍山村,村支书孙辉菊是远近闻名的大忙人。

  习惯了早上6点多起床的孙辉菊,经常忙到夜里才回家,节假日也难有休息的时间。“村里的事情太多了”,她语速很快。协助水利部门考察、为村里修一条公路、建一个种猪场,是她近些日子记在心头的几件大事,“落实起来要花不少功夫”。

  孙辉菊同时还是当地职业介绍所的所长。这个成立于2007年的职业介绍所,以她的名字命名,对她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样劳务中介就更加正规了,不用像以前偷偷摸摸地做。”20多年前,因为带人南下打工,她曾被警方误当成“人贩子”。

  尽管是职业介绍所的“一把手”,但孙辉菊并不是坐镇指挥者。相反,就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前一天,她刚从广东回到重庆,到家时已经夜里 12点多。肇庆、虎门、广州……每到一地,她都要细细了解当地一些企业的用人情况,看看曾经介绍过去的务工人员“过得好不好”,再考虑是否可以“再带一些人来”。

  如今,在孙辉菊的帮助下,已有近4万人就业,其中既有农民工,也有大学生。“我就是想为大家找出路,让大家过得更好。”她说。

  促成两万多份劳动合同

  1987年,孙辉菊大学毕业的妹妹想到广东肇庆给一家企业当翻译,但又怕被骗。于是,孙辉菊陪着妹妹南下肇庆。意料之外的是,妹妹的老板请孙辉菊带些人去工厂打工,并承诺开出至少是重庆农村工作5倍的薪水。

  当年,家乡还很穷,有些人家“连饭都吃不饱”,孙辉菊回忆,如果在家里工作,“一个月工资也就40多元钱”,而在广东工作,一个月起码有200 元的工资。不过,当村里人得知孙辉菊的妹妹一个月能赚400多元时,纷纷表示怀疑。而且,当时,出去打工并不为当地人的传统观念所接受。但孙辉菊并未因此而动摇,她看准了劳务输出这条路,想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既然那边条件更好,为什么不去呢?”

  一开始,孙辉菊鼓励亲朋好友和自己一块南下,却遭到了丈夫罗龙镶的反对,“带人去那么远,怕是被拐卖了,还帮人家数钱哩”。最终,孙辉菊说服了丈夫,顺利南下。

  由于孙辉菊为人实在,又懂礼数,所以深得工厂老板的信任。而她带去广东的务工人数也越来越多。得知孙辉菊要带人去广东打工,有村民给她起了个外号———“癫子”,但渐渐地,这个外号“消失”了。原因在于,在她的帮助下尝到了打工甜头的村民传出消息,“生活确实改善不少”。

  最初,许多农民工没有与工厂签合同,甚至有些人嫌麻烦还不愿意签,“只要发钱就行”。另一方面,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导致企业也没有规范用工的外在压力。而孙辉菊觉得,“总得想办法让农民工有保障”。于是,她主动向工厂老板提出要给农民工上意外保险。“老板都笑我,怎么比他想的还多”,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近几年,她带去广东的农民工都与用工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差不多有两万多份吧”。

  随着孙辉菊劳务中介事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她,其中还包括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管为谁介绍工作,她总是希望用自己的经验,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找到最好的职位。

  “我也许不是个好妈妈”

  如今,四十多岁的孙辉菊已经当上了奶奶,有个两岁多的小孙子。“孙子很可爱的”,孙辉菊的声音带着笑意,“总是吵着要和我一起睡觉。”尽管一家人和乐融融,但她却没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家庭之乐,精力几乎都用在了劳务中介和村里其他大小事务上。

  “我也许不是个好妈妈”,说到家人,孙辉菊显得有些愧疚,但她随即告诉记者,“但我的心是好的。”

  事实上,哪怕只有一点点空闲,孙辉菊就会赶去儿子儿媳开的小店帮忙。她也喜欢和晚辈唠叨做人的道理,以至于家里人听不到她的唠叨,都多少有些 “不习惯”。

  在孙辉菊的儿子罗观眼里,母亲把自己的力量和资源都用在了帮助外人身上,做事常常先考虑别人。

  在村里的劳动力被带出去之后,孙辉菊告诉自己,“一定要照顾好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们”,让那些在外务工的乡亲们放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