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于今年7-9月间在全国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集中所有力量开展工作,力争在今年底使大多数登记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并确保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当年实现就业。
今年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就业不仅关系个人生计而且关系到尊严。”而2009年仅应届高校毕业生就有611万人,还有大量往年的存量失业毕业生,700万大学生面临找工作的挑战。相关部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无疑会受到毕业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笔者认为:在这项“行动”中,确保农村大学生就业应该成为工作的重点,因为农村大学生想要找到工作更不容易。据有关部门不公开调查显示,大学生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城市大学生即使就不了业,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金、医保等各种社会保障措施也比较完善,而农村大学生在这方面就无法相比了。
在农村,读大学就是一种投资。如果“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泛滥,就会让读书无用论再现。早前有报道说“农村大学生比例逐年降低,家长认为成本高谋生难”,就是最好的诠释。笔者曾经也是一个农村大学生,尝过其中苦涩的滋味——到处借钱交学杂费才读完大学,毕业后按政策自主就业,多处求职才谋得一工作。勤勤恳恳工作两年后,才把全部借款还清。
“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这是我常想的一件事情。”今年1月初,温家宝总理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据青基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笔者认为,农村大学生比例低与大学学费昂贵,读完之后往往又不能顺利就业关系很大。
农村大学生往往肩负着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希望,其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一个家庭是否能脱贫致富,找到出路。解决好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无疑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繁荣和稳定。而如果解决不好,使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失去信心,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会阻碍全民素质的提高,从而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然,农村大学生自己也要争气。一是在校期间要学到真本事,这样在就业竞争中可以脱颖而出。二是转变就业观念,求职心态平稳,不好高鹜远。 (曾春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8-03/11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