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2009年要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要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四个明显特征:一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差异大,物种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用武之地。关于农业资源还应以更宽广的眼光来认识,它还应包括丰富的农业劳动力资源、传统的农耕文化资源和市场的多样化资源等。二是吸纳农业劳动力的包容性强。特色农业有着农业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联系密切的天然性,农民对它熟悉、有感情,农民参与特色农业和创业路径直接,易学习、易接受、容易形成产业。同时特色农业无论在生产、加工环节,还是销售环节,多是以本地劳动力为主,以传统生产技术和加工工艺进行,用工要求适应性广,既可容纳青壮年劳动力,又可发挥妇女和老年劳动力的作用,劳动力容量大,密集度高。三是投资少见效快,可以较大面积促进农民增收。一村一品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典型。据对全国4万多个一村一品专业村调查,专业村的人均收入普遍高于一般村 30%—50%以上,有的高出几倍、十几倍。四是品种丰富品质好,可以极大地丰富农产品有效供给。特色农业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可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健康化的需求,小产品、大市场、效益高。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实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制定发展规划。要结合《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部关于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的指导意见》的贯彻实施,认真研究本地资源、区位特色和产业布局特点,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变化,找准产业和产品的切入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发展目标,制定支持措施,切实指导实施。
培育主导产业。要依托资源搞开发,凭借特色闯市场,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路子,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集聚,加快优势产业区域的形成。要按产业化的思路谋划特色农业发展,多形式、多途径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产业化组织,促进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
实施标准化生产。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要求,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组织农户自觉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逐步建立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认证管理,鼓励有条件的特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识,积极推进品牌农业建设,提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要在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积极开发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功能,大力发展以净化环境、涵养水源为主的环保农业,以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为主的文化农业,以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为主的体验农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亮点。
强化科技支撑。以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开发升级为重点,加大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科研与攻关,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鼓励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和推广,实现科研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形成特色农业产业研发合力,以科技创新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升级。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务农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民成为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市场预测系统、信息收发系统和市场监管系统,积极推进电子农务、农信通等信息网络建设,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鼓励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的产品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积极参加国内外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龙头企业以及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各类服务组织,对特色农业开展良种繁育、技术指导、储藏运输等社会化服务,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4-07/11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