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胶南:返乡农民工掀起创业就业潮


人民网青岛视窗2月26日电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农民工日益增多。山东省胶南市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再就业工作,采取"劳动者自主择业,财政扶持创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据统计,仅去年,全市就统筹城乡就业34000多人,今年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手中有饭碗,生活有奔头。感受着政府带来的融融暖意,希望的春天在每一个农民工的心头绽放。 

        号脉返乡农民工 力保岗位思想双就业

        连日来,胶南市各级采取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形式,了解返乡农民工的所思所盼所想。

        在专题调查中,该市有关部门摸清了这样一组数据:外出务工有迷茫情绪的农民工占28%,担心自己权益得不到保障的占52%,通过外出务工学技术、求发展的占到47%,有在家乡创业意向的占16%。

        针对返乡农民工不同的就业需求,该市采取应对措施,分类指导扶持。市劳动部门不仅通过劳务大集的形式,为返乡农民工搭建"择业超市"。对暂时出不去的农民工,该市积极充实农民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村大学堂"的功能,整合乡镇、企业、学校三方资源,把教学链条延伸到田间地头,免费为返乡民工提供实用的种植养殖技术。

        与此同时,胶南市人民法院成立农民工维权法庭,对涉及侵害农民工合法权利的案件,做到快审快判。劳保部门不但对农民工进行法律培训,增强他们的自觉维权意识,还成立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和外出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十几个县市开通了维权热线电话,及时解决农民工的劳资纠纷。

        对有创业需求的农民工,在资金、技术上给予"造血式"扶持。目前,全市6000多名返乡农民工中,有4000多名顺利返程,其中近2000名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有1000多名确立了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了"就业"与"乐业"的有机统一。

        政策资金双保险 全民创业促就业

       日前,灵山卫办事处永江针织厂厂长薛善军决定再增设一条生产线,招收20多名纺织工人。依托胶南市的创业扶持基金政策,原来在外地打工的薛善军回到家乡,靠5万元创业基金办起了自己的针织企业。

       现在,老薛的企业拥有生产车间3400多平方米,不但把产品销到了韩国、德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还让1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针对就业"独木桥"现象,胶南市通过政策扶持,拓展创业空间,激发城乡群众创业积极性,在就业这条河上搭建起顺畅的"立交桥",为社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岗位。

        永江针织厂职工、返乡农民工王洪艳说:"我们在这里干得很放心,很踏实,每月按时开工资,我们的工资每月1000多块钱。在这个地方隔家又近,很实惠。" 

        如果说扶持基金让创业者有了足够的"底气",那么,胶南市实施的免费技能培训则给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自2005年以来,该市每年拨出专款上千万元,用于城乡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构织起"创业小老板"的摇篮。

        六汪镇茶农杨刚在技能培训班上接受了系统的创业知识教育后,投资220万元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5吨,带动了800多亩茶园生产。杨刚告诉我们,他计划用三年时间,使茶厂的年加工能力达到30吨以上,由800茶园发展到1000亩以上。这样一来,能带动1000多名农民从事茶叶加工和生产。

        截至目前,该市创业扶持基金贴息达到5000万元,扶持项目覆盖一、二、三产业,有16000多名城乡群众受益。全市技能培训年平均3000多人次。仅去年以来,由城乡群众新创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就有700多家,这些经济实体就像一座错落有序的立交桥,带动8000多名城乡富余劳动力趟过就业这条河。

        发展经济为民生 大项目打造"就业航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城乡劳动力 项目建设 茶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