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抓住机遇返乡农民工大有可为


  “每天可以同娃娃说说话了。”11月20日,曾在广州一家毛衣厂打工的朱敏谈到回乡后的变化,笑了。因工厂停产,一个多月前,她和丈夫从广东回到资阳市雁江区小院镇七贤村。

  回乡后,她很快在小院镇一家小型制衣厂谋了份工作。丈夫则加入一个施工队,在附近帮人盖房。虽然收入比在外务工少些,但她讲,能照顾好家人也不错。

  9月以来,我省返乡农民工逐渐增多,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海归”。他们中大多数在家乡实现就业,或积极寻找就业创业机会。

  返乡农民工是财富

  “全村有1000多人在沿海打工,已回来200人左右。”资中县双龙镇书台村村支书邓娇健告诉记者,返乡村民以前大多在深圳耐力鞋业公司工作,有技术,刚回来就被该公司在成都的分厂喊去做工了。

  在劳务输出大县洪雅,从珠三角地区返回的民工已有约1000人。该县就业局局长杨冰介绍,返乡前这些民工主要在建筑工地、玩具厂、电子厂、皮鞋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务工。“这些‘海归’有技术,有的人还积累了资金,是我们的财富。洪雅是奶牛养殖大县,这些开过眼界的‘海归’,可在奶牛规模饲养等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大作用。”

  建房互助组生意好

  “房子倒了,要把简易房打扫干净,迎接儿媳妇回来。”18日,江油市苏溪村一组村民李正贵大爷,一边照看正在重建的新房,一边清扫简易过渡房。他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宁波打工,工厂停工后,媳妇先回,儿子年底同厂里结了账再回来。“我儿子有8年驾龄,现在灾后重建运输市场很火,他回来后买辆汽车跑运输,参与灾后重建。”

  “民工回流,大背景是沿海经济不景气。‘东方不亮西方亮’,灾后重建有巨大商机。”省就业局农劳处处长裴蓉说,李正贵儿子的返乡计划就说明了这点。

  “海归”参与灾后重建的还不止李家。16日,记者到什邡市洛水镇洛城村采访时,王文元“领导”的建房互助组正帮人修沼气池。只见他满头大汗,一身黄泥。

  王文元10月初同刘青海、刘栋梁等4位“工友”从东莞市一建筑工地返乡。回乡后他们发现,许多想修新房的村民备好了红砖、木料、水泥等建材,但请不到建筑队。王文元坐不住了,他和“工友”们一拍即合,决定成立建房互助组,先修自家房屋,再承包别家的工程。

  “修一栋200平方米的房屋,加上沼气池等辅助工程,工钱要花两万多,我们自己搞,相当于挣了两万多。”王文元望着建成的新房笑着说。村治保主任刘金碧在一旁插话:“他们的生意好得很,建房合同已签到明年了。”

  创业起步信心足

  洪雅县槽渔滩镇文山村村民杨艳在外打工感觉到金融风暴的“寒流”,7月毅然回到老家,立足农村优势创业。

  她发现山地鸡市场前景好,利润空间大,于是购买1000只美国七彩鸡和2000只土鸡,养在自家林地里。11月初,首批3000只山地鸡出栏,收入15万元,获利3万多元,比打一年工还挣得多。

  目前,杨艳与成都、乐山、眉山等地高档宾馆、酒楼订立了长期供货合同,带动附近村民为其养殖山地鸡18000多只。“我瞄准鸡产品高端市场,要申请注册商标,建专卖店……”

  资中县35岁的龙菊也是“干劲很大”的回乡创业者,她两个月前从广州一家玩具厂回乡后,在镇上开起了小超市。

  只有两万多元积蓄的龙菊,当初选择项目时很费了一番工夫。虽然镇上已有几家小超市了,她还是决定开超市,“我的店面在学校旁,靠近庞大的消费群体,只要用心不愁做不好。”

  创业起步,“海归”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钟振宇 王青山 罗继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奶牛 劳务输出 林地 寒流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