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顺 韩清生
近年来,随着各级惠农兴机政策的激励,农机装备水平呈快速攀升之势,农机对农业现代化的贡献步伐明显加快。但新技术、新机具、新项目的成功“落地”,也给其维修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维修修造体系的“网破线断”与市场化竞争中新体制的矛盾愈加突出。鉴于此,武安市农机部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大胆实践,逐步摸索出了“定点牵头,专兼联动,修造互补”的全市农机维修修造新体系,收到了初步成效。定点牵头。他们借助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供、销、购便于宏观调控的机遇,经市政府采购办统一招标,在全市确立了3家购机补贴经销定点单位,让他们牵头,外与购机目录中的名牌生产企业建立供货和技术维修服务网络,内与购机户明确产品“三包”承诺关系,要求每个定点经销单位配备3名以上受过技术维修训练的维修工,开通购机农户与经销点、生产厂家“直通维修”热线,建立相互监督的合同关系。农机管理部门还建立了严格的购机产品和购机户档案,设立所有农机产品质量和“三包”服务投诉中心,并经常协调购机经销定点单位派出产品技术维修人员,深入到户开展服务,做到在农忙之前重点检修、农忙中跟踪维修、农忙后指导机手保养维护,还配套建立了产品售后用户满意度测评和经济处罚责任体系。三年来,3家购机定点经销单位先后派出200多人次的技术维修人员,现场维修机具320台次,及时解决了像玉米小麦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精量播种机等发生的技术质量问题。专兼联动。针对新机具品种多、技术配置高,老机具配件难、保全能力差的实际,武安农机部门一方面组织农机推广、修造、管理、培训学校、乡镇农机站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医生”,利用春、夏、秋三个关键农时,进村入田搞维修,或举办业务培训班,解决机手对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知应会问题,或通过对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其自行维修的问题。从去年以来,对新购置大型机具的100多名机手进行了业务和维修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会同市工商、质检部门,对全市具有农机维修修造资质的网点,进行摸底排查,经过筛选确定了每个乡镇设立3-5个农机维修的“兼点”单位,实现一般的机具维修不出村,中等的机具维修不出乡镇,大的机具维修不出县(市)。还通过配合执法部门对农机配件、维修市场的打假活动,净化了全市农机维修修造市场。三年来,全市农机具在乡村兼点维修2600件(次),使参加作业的机具完好率达到95%以上。修造互补。武安市地处太行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种植结构,为农机的“修”“造”互补提供了新的平台,市场上经销的从量机具很难满足武安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农机部门在正确指导广大购机农户择优选型的同时,做到了“两敢”:一是对不适合本地情况的推广性试验机具“敢于修”。如前些年引进的省补机具——节水精播机,在试用中发现因当地土质不适应而出现的作业性能问题,农机推广站技术人员与生产厂家联合攻关,及时提出修改方案,通过增加用材、完善流程,在原机型基础上,“修理”出了适合武安土壤条件的改进型节水精播机,投向市场,深受欢迎。二是对“榜上无名”的机具“敢于造。”为配合武安市全国“小米之乡”、“小杂粮生产基地”和邯郸市农业局“4123”工程对新型填“空白”农机具之所需,武安农机部门选派“科技特派员”到有生产研发积极性的民营农机修造企业搞帮扶,促开发。协助武安市大同新庆农机修造厂自主研制出了一至两行播种机、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多功能播种机,年销售在4000台以上,实现了企业与用户的互利双赢。他们还在市农机推广站站长的技术指导下,开发出全省尚为“空白”的精少量谷子播种机,目前产品已投放市场,步入试验性推广阶段。这些农机“修”与“造”有机结合的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武安维修修造体系的内涵,为促进和保障农机化产业的大发展做出了贡献。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3/2009-8-12/241272.html
上一篇 : 农机维修中的质量纠纷如何解决
下一篇 :农民对补贴机具质量和企业售后服务总体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