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琼
农机维修是农业机械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确保农业机械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和技术性能,充分发挥机具的效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机作业“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环保”。同时,农机维修又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机化进程的推进,沾益县农机维修行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格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立与建设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促进全县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广大农机科技工作者前面的重要课题。一、沾益县机维修行业的现状据统计,到2007年底,沾益县农机总动力达18737.61万瓦特,拥有各类农机及配套机具54973台(件),建立农机维修点155个,拥有修理设备792台(套),农机修理工290名,年修理农机具上万台(件)。农机维修行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已基本形成。1.农机维修行业的特点。一是农机维修行业中个体、私营性质的维修点不断崛起,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二是农机维修点遍布全县每个角落,特别是靠近县城的地方,他们经营灵活,服务热情,技术优良,基本可以满足农民对农机具修理的需要。三是农机修理户生产实际经验较多,在修理过程中,对原机具的不合理设计能做些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动,提高农机具作业的适应性。四是大多数农机修理点同定资产一般在一万元到几万元之间,个别的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固定资产达10万元以上,雇佣几个技工,亦工亦农,收入可达几万元以上,修理成本低,效益好。2.农机维修行业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农机维修点基础条件较差,厂房简陋,设备陈旧且残缺不全,超等级修理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无必需的修理场地,有的甚至在路边屋前摆摊设点,修后质量很难保证。二是农机维修点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技术素质差。据调查,修理工多数曾是拖拉机手,60%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20%只有小学文化,且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仅凭经验,耳听、眼看、手摸从事修理,不能按农机维修技术标准进行维修,修后质量难以保证。三是个别农机维修点存在经营思想不端正,选用假冒伪劣配件,修理质量差等问题。四是个别农机维修点,随意仿造其它厂家产品,由于无专业技术知识,以至酿成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五是农机管理部门对农机维修网点的管理落后、意识落后,没有专职从事农机维修行业管理的人员,使得维修后质量管理乏力。六是农机配件生产和经营的主管部门不统一,配件质量没有保证,维修质量也无法保证。七是维修法规不健全,一些机械至今没有修理标准,没有健全和完善的维修质量监督机制。在整个农机维修行业中,有近半数的维修点对农机维修行业法规文件知之甚少,认为有技术就可以营业,机械修理后能用就行,有的甚至连修后的“三包”政策也全然不知。这种经营方式不仅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了农业生产,也不利于农机维修点行业的发展。二、建立和完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建立起完善的适应沾益县农机化发展需要的多层次网络且布局合理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达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县。同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修理标准建立起维修质量监督机制,全面促进维修服务产业化。1.规划全县农机维修行业布局。建立以县农机检测维修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机维修示范点为骨干,村级及个体农机维修点为基础,制造厂特约维修点为补充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化维修服务网络。逐步在每个乡镇建立1-2个骨干农机维修示范点,主要承担农业机械的大修及技术要求较高的专项修理。中修、小修及保养由个体、私营等面广、量大的农机维修点承担。2.制定农机维修点等级达标的软、硬件标准。针对现有农机维修行业中存在管理不善、设施简陋、维修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根据农业部《关于农村机械维修点管理办法》和《关于农村机械综合维修网点等级审定管理的补充规定》,结合全县实际制定维修点等级达标软、硬件标准,为有计划地开展维修网点建设,完善全县各级维修点等级审定和年检,规范各级维修点修理设备和仪器提供依据。3.加强农机维修队伍建设,提高维修人员技术水平。农机校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现有农机修理工普遍进行一次上岗培训,使修理工能系统地学习农机维修的新r艺、新技术及新维修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同时加强对修理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3/2008-12-18/241189.html
上一篇 : 正确对待农机产品质量监督与投诉
下一篇 :半喂入收割机4项专利引发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