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杰 梁军 李军
提起河南省信阳市正阳县大林镇涂楼村农机科技示范户、涂楼村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涂发友,当地父老乡亲都称呼他“农机财神”。他从事优质水稻育种和水稻农机化科技推广33年,带领村民创建涂楼村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他心系稻农,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示范带动全县稻区农民走上水稻机械化道路。
生财有“稻”繁育水稻新品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涂发友先从信阳农科所购回当时先进的“汕优63”稻种进行试验,由于管理科学、品种对路,水稻新品种获得了丰收,亩产超千斤。消息传出后,周围稻区的农民都前来向涂发友兑换稻种,外地客商要高价包销他的稻种,然而涂发友却以传统稻兑换良种稻、以斤兑斤的方式,把5600公斤水稻良种全部兑换给了父老乡亲,并与稻农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全县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5万多亩。
“只有良种、良法,才能鼓起正阳稻农的钱包。”涂发友在繁育水稻良种中很快明白了这个道理。近年来,涂发友积极引导稻农“劣改粳,粳改优”,大力推广优质粳稻新品种。他先后与省内外农科院校、农科研究机构“联姻”,人家出新品种繁育,他出基地试验,示范成功后再在稻区推广。在他建立的水稻试验田里,就有中国种业集团的试验田、河南省种子公司的试验田、河南省农科院的试验田等20多个农科机构的水稻新品种试验田。
“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机、农技、农艺相配套”,这是涂发友坚持农机推广的法宝。涂发友在全县沿淮稻区研究探索出粳稻“四缺症”的防治和补救措施,成功推广杂交粳稻新品种140多吨,使沿淮6个乡镇水稻良种普及率达90%,培养青年民兵优质粳稻示范户200多户,还被当地稻农称为“水稻营养师”。
2002年,涂发友参加了江苏省扬州市农科所承担的国家星火项目“租麦秸秆全面还田新技术开发”,在河南省率先引进“超高茬麦田套稻”新技术示范应用。当年,涂发友被江苏省扬州市农科所授予“超高茬麦田套稻”新技术应用先进个人称号。2003年—2004年,“超高茬麦田套稻”新技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他又引进了杂交粳稻的晚播技术及配方施肥、农机植保、收割、烘干等一整套水稻全程农机化新技术,使良种、良法、良田相结合,农机、农技、农艺相配套,带动南部6乡镇稻农种植杂交稻脱贫致富。涂发友先后被信阳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人大代表,被信阳市委组织部、人劳局、农机局分别授予“全市优秀乡土拔尖人才”和“科技农机示范户”荣誉称号。
养“机”下“蛋”推广农机新技术种过水稻的人都知道,插秧是个累死人的活。“一天最多插一亩,还得手脚特别利索的人。劳动强度大,两只腿泡在水里,经常被蚂蟥叮得血淋淋的,一天秧插下来,腰都直不起来。”涂发友深有体会地说。
2010年以来,涂发友利用国家对农民购置农机进行补贴的机会,先后筹资50万元,购置了旋耕机、拖拉机、收割机等6台农业机械,并兴建了水稻机械保养大棚,开始了养“机”下“蛋”,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新技术。
涂发友深深感到手工插秧劳动强度大,身为信阳市人大代表的他呼吁市人大、市政府和农机部门引导稻区农民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并在2010年市人大会议上提出了《在全市产稻区开展机械化育插秧新技术推广,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建议》议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议案办理现场会,涂发友在会上说:“在正阳县大林、皮店、陡沟3个乡镇1.73万公顷水稻产区,可以采取个人筹资、国家农机补贴、县财政倾斜的办法,引进一批先进的育插秧机,让农机科技示范户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最后扩大覆盖面。”
涂发友算了一笔细账,他说:“从近年开展机插秧情况来看,每亩每季可以增加产量40公斤—50公斤,按照现在的粮食价格计算,每亩年增加收人200元以上;同时,机械化育插秧比传统手工育秧每亩节省开支40元—50元。所以说,推广机械化育插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灾害风险,提高劳动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水稻产量。”会后,涂发友率先把自己承包的水稻示范田作为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很快得到市、县、镇农机推广部门的批准。2011年2月,涂发友自筹资金3万多元,加上农机部门补贴的3万元,购置了一台插秧机,心甘情愿地为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普及作贡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7-1-16/23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