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1—24日,在中苏农业合作投资论坛中,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农机院)院长王博作为中苏农业投资促进活动中方代表团正式成员参加了会议活动,中国农机院国际合作部部长王桦、中包公司总经理赵小鹏随行参会。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续行动,会议就推动中苏农业投资合作和中苏农业合作开发园区建设、加强农业能力建设与培训合作、深化农业科技交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有关会议纪要、2017—2019中苏农业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达成一致。其中,中国农机院与中国农科院等三家单位被列为三年行动计划的中方具体合作单位,据赵小鹏介绍,中国农机院将着重落实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保障工作。
会上,王博作为中方企业代表发言,介绍了中国农机院的发展历程、行业地位与主营业务,并着重推介了农机院下属企业及单位在农牧业机械装备,特别是农业与食品加工设备与海外工程承包等领域所具备的专业优势与合作潜力。发言结束后,苏方科研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纷纷与王博、赵小鹏进行交流,其中数家企业在论坛期间向中国农机院及中包公司提出签订合作备忘录或协议意向,“棉花、油料、肉食屠宰、奶制品加工、冷链等设备均有涉及。”赵小鹏向记者透露。
据介绍,苏丹农机化水平相对落后,尽管一些国有大农场或因受到欧美及阿拉伯国家的赞助发展尚可,但普通农户对农产品的加工能力十分有限。据悉,农业将成为一段时期内苏丹的发展重点,但农作物种植、加工都是其农业发展短板,灌溉等农机具研发使用也比较匮乏。
作为国内行业领军者,中国农机院在动力机械方面更能代表中国技术实力和科研水平。此前,中国农机院已经与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尼日利亚等国开展不少交流合作,此次中苏合作无疑又为我国农业机械“走出去”打开了一扇大门,对推动中国农业机械走向全球,适应全球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苏丹地处阿拉伯地区,当地自然环境和对农产品的加工工艺都非常特殊,对我国的农业机械是严苛考验。”赵小鹏坦言,“北非、阿拉伯地区气候炎热,常常保持在50度左右,这对农机轮胎、发动机和整机的适应度都是挑战,同时,当地土地沙化严重,对农机密封性也有着特别要求,这都对完善我国的农机产品起到促进作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6-10-10/227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