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陕西关中四大灌区抗旱纪实


肖力伟 胡明宝 姚骏骊

“初伏不算旱、中伏减一半、末伏连根烂。”一句谚语道出了中末伏发生干旱的严重危害性。7月份以来,陕西省关中、陕南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截至8月初,农作物受旱面积达642万亩,近15万居民临时饮用水困难,抗旱形势刻不容缓!

陕西省农业厅第一时间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6个工作组已分赴抗旱第一线。陕西省农机局也发布了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迅即行动,加强协作,强化服务,全力投入农机抗旱工作。通知强调,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切实抓好农机抗旱重点工作。一是要搞清区域抗旱水源配置,用足用好现有抗旱水源,合理配套现有抗旱农机具,扩大机械抽水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秋粮生产和经济作物的用水需求;二是要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倾斜,购机补贴资金优先用于水泵等抗旱机具补贴,切实做到随到随补,尽力增加抗旱机具数量,满足农民抗旱需要;三是要在做好抗旱减灾的同时,组织农业机械拉水运水,解决旱区的人畜饮水困难;四是要组织农业机械拉运抗旱救灾物资,全面服务抗旱工作。

农业农机部门紧急行动,陕西四大灌区也开足马力抗旱浇灌。近日,记者走访了关中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东雷二期抽黄四大灌区,耳闻目睹了这些灌区日夜抢灌保收的情形,抗旱保秋的序幕在陕西全面拉开。

宝鸡峡灌区: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陕西省最大的灌区——宝鸡峡灌区的林家村渠首,记者看到坝外河床裸露、库内水位下降。渠首枢纽站站长冯卫国介绍说,今年渭河上游来水稀少,水库水源严重不足,导致夏灌缺水。

自6月初以来,整个宝鸡峡灌区无有效降水,过去每秒40立方米的流量,现在变成了10立方米左右,很难满足灌溉需要。至7月29日,宝鸡峡灌区局开动马力,斗口引水7000万立方米,灌地87万亩。但随着旱情继续加剧,灌区第二轮用水非常紧张,库容仅剩2000万立方米,只能满足20万亩农田的灌溉需要。

宝鸡峡灌区的武功、兴平和乾县,是今年关中夏季受旱最严重的地方。由于这里是渠井双灌区,过去农民一直依赖机井灌溉,今年降水偏少、水库水源不足、井水水位下降,加之渠道多年废弃,有10万—20万亩玉米浇不上水,眼下禾苗已经纷纷枯萎、旱死,面临绝收。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号召农民进行补种、补救措施,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惠渠灌区:全力引水扩大灌溉

在泾惠渠灌区的泾阳县桥底镇东沟村,农民杨红军正在浇玉米。他告诉记者,今年是2007年以来最旱的一年,这已是他浇的第三水。“浇与不浇就是不一样,你看,这玉米叶子刚才还是蜷曲的,水一到根部就舒展开来,立竿见影。”

泾惠渠管理局副局长党永仁介绍说,夏灌以来,灌区持续高温少雨,农田土壤失墒加剧,旱情发展蔓延,泾河近两月来水严重不足,有10万亩玉米不同程度受旱。

据了解,该灌区第二轮用水开始后,每天用水在200万立方米以上,张家山渠首和西郊水库各调度100万立方米,日可满足两万亩的灌溉需求。目前,全局夏灌累计斗口引水5100万立方米,渠灌地60万亩。

交口抽渭灌区:基层站段全天抽水

在交口抽渭灌区,记者看到沿途玉米长势良好,葡萄园郁郁葱葱。村民们说,这都得益于交口灌区提早用水、动作快。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副局长李浩清说,今年旱情严峻,自6月5日夏灌开灌以来,全局上下齐上阵,基层站段全天侯,24小时三班倒,轮流值班。全局已引水1.1亿立方米,比去年多了三四千万立方米。

记者在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田市镇西南两公里处的省交口管理局田市抽水站看到,所有水泵高速运转。田市站站长来卫罗说,由于持久干旱缺雨,渭河水源有限,该区域仍有1/3的庄稼浇不上水。

该区域葡萄种植面积达70%,每年要浇六七次水。在北干一支和二支,记者看到,渠面宽广、水流湍急,渠水正以每秒2.1立方米流向田间。

在临渭区官底镇保王村,农民来彦民正在浇玉米地。他说,他家有3.5亩地,这已经是第二次浇水了。管理局抓得紧、水量饱,一亩地四五十分钟就浇完了,亩均水费30多元,经济实惠。他一边说着,一边用铁锹挖开一个口子,一股清泉霎时奔向了田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玉米 干旱 降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