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农民,要经过严格的实践劳动锻炼和理论学习过程,这是德国法律明确规定的。一般来说,一位年轻人进入农业职业学校学习,他首先要与农场签订劳动合同,并在农业协会登记备案。在劳动的同时,他还要在各州办的农业职业技术学校中参加理论学习,接受实践和理论并举的“双元制”教育。在生产实践和理论学习达到要求的资格后,他还需要参加德国的农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农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正式的农业工人。3年的农业职业教育毕业取得初级农民资格后要经过5年的生产实践并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取得更高一级的资格,享有政府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因此,在德国,“农民”一词意味着他至少经过了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学习,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据我所知,这与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
中国农机化导报:这的确与中国的情况不太一样,中国农民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白梅:是的,但对此也不应太过着急,不能为了培训而培训,总要因势利导才好。在德国,农民职业教育体制的形成也绝非一夕之功。我很高兴地注意到,近年来中国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在农机化领域,每年都有“阳光工程”活动,培训了大量的农机手。农民职业教育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在甘河农场项目中,德方邀请中方人士前往德国考察、实习,德方专家也倾尽全力在甘河当地对农民进行培训。这也许难以做到非常系统、全面,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中国农机化导报:有了高素质的农民,机械当然也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中国农机市场非常广阔,近几年也引来国外农机企业到中国来推销产品、建立独资或控股的合资企业。目前,诸如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赛迈·道依茨-法尔、久保田等均已在中国建厂。德国的农机企业目前动向如何?据了解,德国克拉斯公司正与位于山东高密的山东金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协商合作,您对此如何评价?白梅:中国是一个新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至于中国市场的挑战,我认为不管是德国企业还是其他一些国家的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并获得成功,那么必须克服一些文化上的碰撞,最终建立起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给客户带来更高的收益。据我所知,有意进入中国的德国企业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而且很多企业此前已经通过在中国设置代理商、与某地农场合作等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还开展培训教育课程,听取用户反馈,在客户心中建立企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至于克拉斯公司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具体事宜,我不甚了解。我能够肯定的是克拉斯是一个已经拥有100年发展历程的企业,它具备德国人特有的严肃、真诚的态度,其质量和服务无论在德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着非常好的口碑。据我了解,克拉斯公司刚进入中国时主要引进高端的大型产品,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类产品价格很高,当时中国大部分用户的购买力无法达到。后来克拉斯公司及时做出了调整,引进了适应中国市场需要的产品。例如小型打捆机、小型收割机等。因此,不管任何德国企业乃至其他国家的企业要想成功地进入中国,就必须适应中国市场需求,中德农机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中国农机化导报:农业机械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这不但是指粮食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还包括食品安全方面的考虑。最近,德国出现了“马肉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德国仍是在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您认为在食品安全方面德国有何经验值得借鉴?白梅: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3-4-22/23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