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安徽率先出台促进农机化“路线图”


安徽率先出台促进农机化“路线图”

  □□本报记者夏树

  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安徽省政府领导签发了当年最后一份省政府文件。虽然排序在最后,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说的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与农业和农民密切相关。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份以省政府名义下发的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文件。

  提高装备水平制定“路线图”

  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亟须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恰逢此时,农业大省安徽在全国率先出台了促进农机化“路线图”。

  安徽下决心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4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水稻栽植机械保有量分别达到18万台、15万台和3万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农业排灌机械总动力达到200万千瓦,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全省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550亿元。对农机工业,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力度,重点发展新型节能环保型柴油机、大中型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新型农用机械和粮油深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等产品,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760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养殖业、林果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协调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化经营服务总收入880亿元。基本建成协调有效的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平台,一些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取得重要突破,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放在农机化工作首位

  安徽省政府决定,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机工业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把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放在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首位,42个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完善机械化生产主导技术、主体机械、技术路线和作业标准,实现作物、机械、技术的统一和协调。提高播种质量,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和水平。到2015年,皖北地区的耕地深耕(松)一遍;旋耕施肥播种镇压复式作业面积占种植面积的30%以上。推进水稻、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普及应用机插秧技术,重点推广应用高速插秧机和玉米联合收割机,到2015年,全省水稻栽植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30%,玉米机收水平达到45%。加大排灌设备更新改造力度,加快节水灌溉和小型抗旱设备推广,提高排灌设备装备水平。加快发展谷物烘干机械化。重点发展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统筹其他作物生产机械化,加快推进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畜牧业、渔业、林果业机械化,推进丘陵山区茶叶和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

  加大政策支持力促快速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既定的目标,安徽省将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产粮大县,以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倾斜。

  在适宜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深耕深松、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农机作业补贴试点。开展商业农机保险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参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市、县财政建立促进本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专项扶持资金,保障开展购机补贴工作所需经费。切实执行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政策要求、工作程序和纪律规定,严格经销商资格审查,严禁农业机械化事业单位通过成立公司等手段经销补贴产品。

  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免征农业机耕和排灌服务营业税、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以及拖拉机、捕捞和养殖渔船车船税。对符合政策规定的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整车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全面落实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政策。如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符合技术规程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马铃薯联合收获机、自走式青贮饲料收获机、马铃薯种植机、大型小麦免耕播种机、水稻覆土直播机、采棉机等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粮食 水稻 联合收割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