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专家”忽悠
近几年来,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经常会来一些“专家”讲课,打着“某某农科院”、“某某研究所”专家的名义,带着农资现场推广、销售。
而他们推介的农资品并不一定能给农民朋友带来好的收益,也有部分“专家”所讲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没有权威性。农民朋友在这种场合购买农资时,也需慎重。可以先少量购买,进行试用示范。
4、“赠奖”设套
有一些地方的经销商,把多年积存滞销的肥料、种子,进行“改头换面”,制成非“本品”产品,利用农民“贪便宜”的心理,另外购买一些日用品(如锅、伞、雨披等)。
采取“以赠奖促销”的办法,其实这些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种手段。农民朋友购买使用后就知道是“上当”。因此,出现这种情况,掏钱一定要谨慎。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8-08-31/hq_197750.html
上一篇 : 氯化铵一路“开挂”涨涨涨, 下游买账不?
下一篇 :二铵还得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