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忠,52岁,山东省高青县德忠牧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建有3处奶牛小区,称得上高青县养殖时间最早,养殖规模最大(奶牛存栏最多时达到2000余头)的养殖户。就是这个名闻全县的“牛老大”2013年跌落到人生的最低谷——牧场发展遭遇危机,曾经辉煌的“小银行”因资金链问题被迫关闭,养殖户酝酿跳槽……“王德忠倒了、跑了、被公安局逮起来了。”一时间谣言满天飞。“我最早感受到这个市场的寒冷,比别人早一些领悟到了‘深水区’、‘新常态’的含义。现在全国的奶业发展走到了深水区。作为行业中人就得适应新常态,实现奶业转型升级。”“早转型早受益,不升级没饭吃。”王德忠说,他已经从最困难时期的深坑中爬了出来,牧业发展步入了健康良性轨道。他说,奶牛业四平八稳、稳赚不赔的时代一去不返了,现在国内奶源不缺,同时受到“洋奶”冲击,这就是新常态。
据高青物价部门提供的信息数据显示,自2015年春节至今,高青当地生鲜乳价格一路下滑,奶价从年初的3.3元/公斤一路下跌到目前的3元/公斤,且没有见底的迹象。目前这个行情比2013年时的行情还要差,可王德忠口中的“走过困难期”该如何解释?他谈起话来为何显得洋洋得益?
“我遭受市场打击最早,转型也最早。因为再不‘转’只有死路一条。”王德忠说,他的牧业转型是全面、全方位的,他将其归结为“抓准4大核心”,并将自己的心得编成顺口溜:“养好牛在于喂,想挣钱在于配,人敢跪牛能睡。”因为转型快、效益好,王德忠的德忠牧业合作社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奶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4大核心”就是档案、配种、TMR搅拌机、挤奶厅。抓4大核心的前提是合作社社员必须讲“合作”——他们把所有养殖户的所有奶牛“混”起来(每家每户的牛都有编号),然后按产奶牛、育成牛(分大育成、小育成)、停奶牛、犊牛等进行分群。“群”分好后,让不同类型的牛合在一起,牛不同饲养模式也不同。“分群之后档案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牛的档案就是牛的户口,每天每时都在变,必须随时做调整,档案必须搞清楚。比如,牛病了或停奶了,就要把它从原来的群中分出来。”王德忠说,分群后的牛在饲喂、管理上不一样。比如饲料,出奶牛的饲料营养价值要高一些。
谈到饲料就得说TMR机了。奶牛的饲料包括青贮的全株玉米、羊草、棉籽、苜蓿,外加小苏打、黄曲霉素等生物添加剂。这些只有TMR机才能搅拌均匀。孟召俊、孟现标担任饲料员,他们将饲料拌匀称好后,用料车运送到各个牧场。“不同的牛用不同的配方。这方子是伊利公司和饲料厂给开的。”
“想挣钱在于配”这个配是指配种。据王德忠介绍,奶牛有10个月的产奶期,另两个月就是生产、哺乳。这就要掌握好奶牛的发情时间,并记录进奶牛的档案。奶牛一般一年一胎(奶牛一般在产牛后100天之内再配种)。搞好配种,不光是加个牛犊的问题,还能提高它的产奶量。
在挤奶厅挤奶“6大环节”必不可少——前药浴、手挤6把奶、擦干乳房、套杯、摘杯、后药浴。王德忠说,挤奶厅里的情况,通过监控视频乳业公司看得一清二楚,每缺一个环节,乳业公司一斤奶里扣掉一毛钱。“牛走、粪清、草倒”,就是牛挤完奶后,挤奶厅里的粪污要立即清洗,同时牧场那边开始往牛槽里倒草,保证牛回棚后能立即吃上草。“人敢跪牛能睡”讲的是牛的吃喝拉撒问题。他们为奶牛制作了睡床,睡床由细沙、绵沙组成。“人之所以敢跪睡床说明它既干净又干燥,牛卧在上面很舒服,不会得乳房炎。”
牧场转型带来了什么效果?在德忠牧业里养了14年牛的黑里寨镇箕张村人黎景明说:“以前,一头牛一天产奶不到40斤,按现在3元/公斤的价格算,价值60元,它一天要吃草大约60斤,一斤草料7至8角钱,这样算下来基本不赚钱。难怪有的养牛户倒奶宰牛。现在牛的产奶量提高到了50多斤到明年能达到60斤,一天能赚近40来块钱,它赚的钱分摊给停产奶和犊牛,还是有账可算。”他说现在大家都开始接受新常态了,养牛必须跟着市场走,不然合作社人不留,乳业公司奶不收。他们从转型中受益了,但现在不少小区还没有转型或转型太慢,这影响到了他们与奶农与奶企的关系。
王德忠说,以前这些工作都想过要做,可就是做不起来。养殖户不听招呼,你也拿他没辙。可自2014年起,他们就下定决心搞转型,3个养殖户因为拒不执行奶牛分群被清理出三牧(第三养殖牧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6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