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的奶牛有“口福”。在这里,它们吃的主粮是汁多香甜的“草罐头”——青贮玉米,此主粮不仅让奶牛产奶量增加、奶质变好,而且让雁门关脚下生态畜牧区的农民种地与养牛形成良性互动并互惠增收。
在山阴,种植玉米和养牛牧羊是农民的主要行当。然而,实际状况是种玉米卖粮不赚钱,牛羊没有好饲料缺少精气神。而将原来玉米成熟才收割,变为将鲜嫩玉米棒连同秸秆一起粉碎,经过发酵成为茎叶柔嫩的“草罐头”后,上述两难问题就迎刃而解。
“不是种玉米不挣钱,要看咋个种法。”赵占全是山阴县八里庄的农民,今年全部将50亩地种上了青贮玉米。他算了一笔账,以前玉米丰收,需要雇2名劳动力收粮,每人每天按100元计算,1周需要1400元。去年,他将青贮玉米以每吨360元的价格卖给了合作社,合作社上门收割,他一分钱没花。
为养而种,为养改种,以养促牧,以养增收。为了改善供需结构,山阴县积极试点“粮改饲”,把玉米当成牧草种,并根据当地养殖规模,合理测算青贮玉米和粮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去年完成粮改饲全株青贮玉米种植10.5万亩,全县81%以上的产奶牛吃上了青贮饲料,使农民种玉米不再为卖粮发愁,养牛户不再为奶牛缺饲料犯难。
日前,走进山阴县顺友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日军说到:“青贮玉米是奶牛很好的口粮,实施青贮玉米以来,养殖户的需求越来越多。”贾日军搞过养殖经过商,后来又重新发展起养殖业,奶牛发展到1000余头,种植的600多亩玉米全部进行了青贮,但是喂牛还不够,于是又从农民手中租了1100亩地,初步预测可以自给自足。
“粮改饲”促进了当地种植业由“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促进了农民种地增收、养殖奶牛增产增效。以青贮玉米为主配上其他饲料,奶牛的饲料结构大幅改善,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可以多产2公斤牛奶。今年该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3.5万亩,收贮全株玉米50多万吨,可解决全县5.3万头产奶牛全部饲喂全株玉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60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