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春市潭水镇水口村,星星点点的鱼塘和孵化池遍布各处,全村3800多人有2000多人从事鱼苗孵化产业。这些被称为“聚宝盆”的孵化池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经济支柱。而带动当地农户养殖桂花鱼苗的,是村里一位退伍军人,他叫范绍和,今年53岁,个子不高却非常健谈,有30年的养殖鱼苗的经验。他也是潭水镇第一个引进并摸索出桂花鱼苗孵化技术的人。他每天的工作就是与鱼苗打交道,热心地为每一位上门取经的群众介绍他的“鱼苗经”,让桂花鱼苗孵化技术惠及广大群众。
艰难摸索出桂花鱼苗孵化技术
范绍和是阳春市潭水镇水口村人,1986年退伍回到家乡后便从事四大家鱼的养殖和鱼苗孵化工作。
由于四大家鱼市场饱和,肉鱼和鱼苗不怎么赚钱,有时还会亏本。1993年,迫切转型的范绍和通过市场调查发现,桂花鱼在市场上被当作淡水海鲜销售,价高好销,每斤高达80多元。在佛山南海,养桂花鱼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产业,并形成了专业市场。范绍和了解情况后,从江门水产研究所购进了4万元桂花鱼回村养殖,希望能够一炮而红。
可是,桂花鱼作为名贵鱼种并不好养活,其养殖技术与四大家鱼有很大区别。现实也狠狠地打了范绍和一棒,由于缺乏经验,第一批鱼全军覆没。让他欲哭无泪的是,这4万元当中有1万多元是他花了13天卖了15头猪筹集的,连卖猪钱也打了水漂。
不向命运低头的范绍和痛定思痛,他找来相关书籍,日夜苦读,期待打个翻身仗。现实还是给他开了玩笑,书本知识根本不合用,第二批鱼也完了。于是,范绍和踏上了取经之路,他到邻镇一个有成功经验的养殖户上门取经,却碰了闭门羹,就连参观鱼苗场的要求也被别人拒绝。
求人不如求己。沉下心的范绍和拿出军人的吃苦精神,决定自行摸索出桂花鱼养殖和孵化技术。他在鱼塘边观察桂花鱼的生长过程,逐渐掌握了桂花鱼的养殖方法。桂花鱼产卵后,他又日夜蹲守在孵化池旁,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鱼苗的变化。由于池子的水是流动的,时间一长,范绍和顿感两眼发花,头晕脑胀,闭上眼睛眼前全是旋转的水花,一个踉跄栽倒在旁边的水池。他顾不上浑身湿淋淋,爬起来继续观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长时间观察,范绍和掌握了桂花鱼整个孵化技术流程,鱼苗和亲鱼的成活率达到了99%以上的满意效果。这个消息吸引了不少村民上门,跟着他一起工作。而范绍和也不藏私,手把手地教给他们。这些人学会技术之后,回到当地办起了桂花鱼孵化场,把桂花鱼养殖孵化技术带到了潭水各地。
牵头打通桂花鱼苗流通环节
范绍和说,要提高农产品的效益,关键是打通流通环节。佛山南海是全国桂花鱼的主产区和孵化区,各地的桂花鱼苗销售,都经过南海销到全国。近年来,由于珠三角水质变差,南海桂花鱼孵化产业逐渐向外转移,而阳春由于山区水质好,气温适宜等因素,孵化的桂花鱼苗质量好、个头大、生长快受到市场欢迎,南海桂花鱼苗孵化产业也逐渐转到阳春潭水。据全国水产市场统计,潭水生产的桂花鱼苗占有全国桂花鱼苗市场80%份额。全镇从事鱼苗中介人员有100多人。目前,范绍和有120亩亲鱼鱼塘,50多个孵化池,年孵化50亿尾四大家鱼鱼苗和2000多万尾桂花鱼苗。
范绍和说,当时生产出来的桂花鱼鱼苗要运到南海,由南海商人收购加价后再空运送到北方市场。水口村的桂花鱼苗虽然产量大,但没有定价权。
“当时我们非常想获得销售渠道,很多北方的养殖大户也希望直接到产地进货降低成本,但南海的商人不让我们见到客户。”打通这条销售渠道还有一些戏剧性。1998年,几名客户在南海批发市场观察到,运送鱼苗的大货车是粤q车牌。于是他们租了一辆车,跟着送货返回的货车来到阳春潭水,然后在当地找了一个搭客司机找到范绍和。几位客人参观了鱼苗孵化生产后,双方一拍即合展开合作,直接从潭水发货,随后更多的人加进来,打开了桂花鱼苗的流通渠道。
打通渠道后,降低运输成本,保证鱼苗成活率又成为一个难题。从2001年起,范绍和逐渐改变了打包空运的做法,开始改用汽车直接运到目的地。范绍和说这也是逼出来的,空运也有很多麻烦,中转环节多、时间长,打包的鱼苗易缺氧死亡。其次是成本高,单次运费4万元,而汽车运费才1万多元。汽车运量大,装水20吨可运50-100万尾鱼苗,单台车效益达到10多万元。刚开始几次都失败了,范绍和前后亏了200多万,原因是当时高速公路少以及交通堵塞等因素影响,运输时间过长造成鱼苗死亡。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汽运已成为鱼苗外运的主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59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