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光山农民培育出再生稻 种一次收两茬每斤卖40元


   稻子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再长一茬,这在长江以南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但在长江以北,曾经是千万稻农的奢望。如今,光山县众森高效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4年的试验和培育,成功种植再生稻。

  再生稻第二茬的产量虽然只有第一茬的三分之一,但米质好、附加值高,每公斤大米售价在40元以上,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旧稻根长出新稻株

  9月12日,光山县槲山乡赵湾村附近的一块稻田里,两个农民正在收割过的稻田里撒化肥。

  稻田才收割不久,一片狼藉,残留的稻茬黄黄的。难道农民是在为下一季种植施地肥吗?正在地里忙碌的农民老陈说:“这是再生稻,割了还会发新苗长稻子。我们这是施肥促进快速生长。”

  “你听说过稻子割了还能长吗?”

  这位农民说:“我已经70多岁了,过去从来没听说过,今年算是长了见识。原来稻子也能像韭菜一样,割了还长。”

  在附近的另一块8月中旬才收割过的稻田里,老稻根上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新苗,个别长得快的已经抽穗。乡农技站的技术人员走进稻田,随意找一撮旧稻根清点发了多少新苗,竟然有20多株。他说:“这和刚种植的新稻差不多。”

  这位技术人员说,其实,过去种植的水稻割了后也有再发新株的现象,但仅是个别现象,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和有效产量。如今,这一带种植的2000多亩再生稻第一茬的产量普遍在每亩1100斤以上,有些甚至比普通水稻的产量还高。第二茬的产量在每亩400斤以上。虽然比第一茬产量低,但米质好,口感好,营养更丰富,米价卖得高,经济效益特别好。

  种植再生稻的领路人

  光山县能成功种植再生稻,与光山人汤福修的努力密切相关。

  46岁的汤福修原来在郑州一家企业做高管,收入丰厚,吃喝不愁。2000年光山县大旱,让他颇受刺激,安逸的人生也就此发生了改变。他说:“那一年家乡颗粒无收,本村的支书也外出打工了。我想村支书都出去打工,普通的农民该怎么生活呀?我劝村支书说不要外出打工了,我回家乡承包土地办农场。”

  汤福修说到做到,当年就承包了2000亩土地,搞生态农业。哪想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干啥赔啥。养鸭子,鸭子没人要;种红薯,红薯烂到地里没人挖。

  靠人不如靠己。2006年汤福修正式辞职,回家乡搞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改种水果和花木,收益才渐有气色。但这不是汤福修的目的,他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农民、带动更多回乡创业者致富。但这个路在哪呢?他把眼光瞄上了再生水稻。

  光山县一带水多,非常适宜种植水稻。在此之前,农业部门的科研机构也曾在光山县多地试验种植再生稻,但均以失败而告终,此后在当地种植再生稻的念头也就随之打消了。

  汤福修说:“之前我也没有听说过再生稻,但到南方看了后感触很深,下决心引进到光山县,造福农民。”

  汤福修领头成立了众森高效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采取自己做示范、大户拉动、小户跟进的策略,逐步引进推广再生稻。2012年,他引进一个再生稻品种,种了3亩地。但首战失利,3亩地第二茬才收了500多斤大米。然而失败中也有令他欣慰的地方:产出的米让大家尝了尝,都说好吃,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这提振了汤福修引进种植再生稻的信心。第二年他种了14亩再生稻,第二茬产量达到每亩380多斤。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突破了,汤福修心中乐开了花。但同时他也在反思:为什么再生稻的第二茬没有达到理想的产量?

  产量的高低关键在于发出的新株数量。汤福修与技术人员不断地分析寻找原因,摸索如何施肥促进新株发芽生长、何时往稻田放水更能加速生长等问题,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新方法。

  2014年,汤福修的合作社种了300多亩再生稻,第一茬产量达到每亩1500斤,远远高于当地其他品种的水稻产量;第二茬水稻产量达到每亩360多斤。他说:“去年气候特别适合早稻生长。到第二茬时,因气温偏低,雨水多,导致产量有所下降。”

  今年汤福修全面推广再生稻,合作社共种植再生稻2200多亩。他说:“按照这几年的再生稻产量来看,目前再生稻在光山县种植成功。我们曾经种植过8个品种,经过几年的试验证明,只有两个品种适宜在这一区域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比较显著。”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土地 经济效益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