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驴浑身上下都是宝,毛驴生病少,好养殖,曲阳县村民石敬雷靠着养殖肉驴走上了致富路。
4月1日,笔者在曲阳县养殖厂看到,一头头肥壮的驴儿正在悠闲地吃草,毛驴憨态可掬、俏皮的黑眼珠滴滴溜溜乱转,萌萌的像小鹿一样惹人喜爱。
“毛驴特别好养,一天吃三次草,2月份,我们购进的100多只肉驴,经过一个月的饲养,都已经长了50多斤,照这样下去,再过6个月就可出栏。”,正在和工人一起忙碌的该养殖场经理石敬雷告诉笔者。
2015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感觉一辈子不能就这要活,经过几番思考后,毅然决定在家乡创业。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农村干出一番事业。西杏树村是个平原村,依靠种地为主,村中没有一家村办企业,村民们多年来都是在外地打工。石敬雷经过多次考察和查找资料,他决定依托村庄种植玉米拮秆多的现状,发展养殖产业,一来可以致富,二来可以安排村中青年人来厂就业。
2015年夏天,石敬雷和同村伙伴石龙、石强开始筹备工作,用什么材料建场、建什么样的养殖场,带着这些问题,他到多家养殖户考察,并进行投资预算。建养殖厂初期,他没有多少资金,把准备在县城买房子十万多元也拿了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了些,凑了50万元。从10月份,养殖场正式破土动工,在那段日子里,他们每天早晨5点起床劳作,晚上10点多才睡觉,因为缺乏资金雇不起更多的人,他得亲手干活,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村中的乡亲们得知他建养殖厂,都跑来帮忙,那一张张熟悉、憨厚的笑脸,石敬雷感激不尽。
今年36岁的石敬雷,是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从小喜欢体育,后来考上了保定市体校,毕业后本打算在村中当一名体育老师,可他们这届学生毕业后,县上再不包分配,他只好回村当起了农民。他在外地打过工,也做过生意,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春节,他的友诚养殖场建成,一座建筑1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养殖圈舍,还建起了草料贮藏池,总投资达到了100多万元。今年2月份,石敬雷的友诚养殖场开始热闹起来,他购买的第一批50头小驴和10头肉牛,开始进圈育肥。从村中招收了3名村民当饲养员,为了节省资金,他把老父亲也拉到养殖场中喂驴。
几番周折,他又借贷款20万,从外地购买了饲料,养殖场运作起来。石敬雷虽然在农村长大,但养殖肉驴不同于传统的饲养,要遵循科学养殖理念。他认真学习肉驴饲喂方法和管理等技术,搞不懂的问题就咨询。在不断的学习和试验中,他学会了一些基本的饲料配比、饲喂方式、牲畜防疫和运作管理等。到目前,石敬雷的友诚肉驴养殖规模达到100多头,肉牛到达了50多头。过了五一节,他还要正式注册一家农民养驴专业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石敬雷的创业还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了进来得到了县乡两级政府及多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乡党委,乡政府,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多次来到养殖场指导,积极帮助解决各类困难。县扶贫办等部门的领导也到养殖场指导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
青年农民石敬雷的养殖创业故事,得到了村民们认可。在谈起返乡创业养殖肉驴的感受时,石敬雷感慨地说:开办养殖厂投资风险小、利润回报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养殖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24/hq_158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