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中国农业未来10年有魅力的是上游


  第三,对农业风险的夸大与体制性的保守相结合,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可能错失许多机会。从单个金融企业来说,错失盈利的机会;但对整个国家的农业安全来说,则可能贻误重大发展机遇。中国的金融资源主要集中在国有金融机构,尤其是国有的银行。但一方面出于来自银行控制风险的本能,以及因为国有企业的独特决策体制,国有银行往往是倾向于保守的一个群体。回过头来看,农业投资领域的一些经典案例,则基本上是由外资主导的,尽管国外金融机构对中国农业的介入还不至于在互联网行业渗透那么深,还不至于说危及农业的国家安全,但我们仍应该有危机感。

重新认识农业的风险是为了让金融更好地为农业企业服务

  我们认为农业真正的风险并不根源于农业的自然属性,而是源自农业的人文属性。比如,农业企业的治理水平较绝大多数行业都要低,这是制约农业盈利表现的非常重要因素,这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A股上市公司中的财务欺诈事件基本上都发生在农业领域。但经过上市审计和审查的农业行业整体上的报表是真实可信的,尤其是相对于众多非上市的、中小型的农业企业而言。

  我们平时在尽调农业企业时发现,现金交易和现金坐支非常普遍,财务凭证和账簿管理混乱,资金预算和调配随意性大,这给财务修饰甚至造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农业企业的财务不信任也是导致对农业的金融支持热情受影响的一个原因。我们也在不同场合呼吁金融机构严格把关企业的财务数据,一个方法就是引入上市审计。再比如,普通农户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急剧减退,土地鸡肋化特征明显,这直接导致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浪费,这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和值得警惕的风险。大部分地区的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已经远超过其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种植,这使得最广大的耕地其实并没有得到最优的利用;同时,正因如此,也很难指望一般的农户或农业企业去进行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反过来又导致农户或农业企业的收入难以实质提升,又可能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我们既要正视农业的风险,更要摈弃传统对农业风险的不当认识。自然属性衍生的风险并不可怕,对金融资本来说,通过金融创新可尽量去规避风险或减少损失。我们应进行观念创新,建立对农业的合理预期。农业整体面、长期性的特点,一是需求广阔,这和绝大部分工业行业不同;二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盈利能力的空间非常巨大。其次是策略创新,把握农业领域的真正有长期价值的环节。传统对农业的金融支持更多的和农业产业化战略相结合,那是因为当时认为农业附加值低,需要靠工业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这种工业化倾向客观上造成了客观的负面效果,就是忽视了已变为瓶颈的农业基础生产,并且导致各个细分行业的加工产能迅速过剩。中国农业的薄弱环节还是在上游以及跟种植相关的基础设施和基础种畜,而真正在未来10年有魅力的还是上游。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