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从食品角度透析我国农产品消费变迁(2)


  农产品消费变迁的主要成因   1.收入增长带来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与消费结构提升

  以2012年为例,考察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中,全国10%的城镇最高收入户的食物消费支出为10323元,是10%最低收入户3310元的3.1倍。如果将收入差距理解成经济发展的一种合理路径,那么截面上的收入分组可以作为时间序列上经济增长的一个参照,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同样,农村的情况也较为类似。毫无疑问地,食物整体的收入弹性随收入递减,那么在收入增长的初期,收入增长带来的食物消费支出增长动力很大。

  在食物总量扩张的同时,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着快速变化:

  (1)植物性食品消费量下降:具体表现为粮食与蔬菜消费量持续下降。以1990年为基期,2012年城镇居民粮食消费量为1990年的60.3%,蔬菜消费量为81%;同期乡村居民粮食消费量为1990年的62.7%,蔬菜消费量为63.2%,均显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

  (2)动物性食品消费量增长:肉类、水产消费量快速增长,其中白肉消费增速明显快于红肉。以1990年为基期,2012年城镇居民猪肉消费量为1990年的115%,家禽消费量则为1990年的314.3%;2012年城镇居民水产消费量为1990年的197.5%。

  (3)健康性食品消费量进一步增长:乳品、水果等食物的需求进一步增长,食物结构多元化已然凸显。2012年城镇居民鲜奶消费量为1990年的301.3%,水果消费量为1990年的136.3%;同期,乡村居民乳品消费量为1990年的480.5%,水果消费量为1990年的387.3%。

  2.城镇化水平提升进一步推动了食物及农产品消费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在近年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局面。1978-1998年,我国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7.92%提高到33%,期间历经了20年;1998-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从33%提高到50%,期间只用了12年。至201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4.8%。当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镇,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会发生较大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较为典型,除了收入与文化的影响之外,食物的可获得性,诸如流通市场的数量、距离的远近等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如传统意义上,乡村猪肉消费往往来自“年猪”,家庭全年的猪肉消费来自腊肉等腌渍熏制的制品,而城市居民的猪肉消费却来自消费市场的购买,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肉类的消费水平。

  未来的主要趋势判断

  1.从动态视角来看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逐步推进并最终趋于稳定,人口结构与收入水平将进入新阶段,届时我国食物消费升级和消费总量也将趋于稳定。这一点可以用日本的发展经验作为参照:其一,日本作为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与我国的饮食文化与消费结构大体相似;其二,日本在历史上有过一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一点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较为类似。

  通过对比日本食物营养的数据,可以发现:日本食物消费总量在1990年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同期日本人均GDP约为2.5万美元,而我国或将在2030年达到这一水平。根据对比结果,大致可以判断:其一,在未来的15年内,我国食物消费需求的增速将逐步放缓并达到稳定状态;其二,由于国内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农产品需求必须通过输入海外资源才能得以满足,相关食品进口量会进一步增长;其三,由于我国食品需求总体规模十分庞大,相对于进口量的增长而言,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以及食物需求仍要立足国内生产。

  2.从历史来看

  在加入WTO之前,国内食物消费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国内的农业生产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农业生产先于食物消费达到顶峰,使得我国农产品进口呈现出常态化。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产品的进口增长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3.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

  由于革命性的重大技术进步依赖于不断的技术积累,农业组织制度创新在目前不存在重大掣肘,我国农业生产很难出现类似于“杂交水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的跃变式增长;反倒是农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已经很高,不具备进一步增产的经济动力,加之资源环境等负外部效应的压力,以农产品进口为指标的资源输入是一条可行的解决路径。最终,随着食物消费顶峰的实现,市场的高水平均衡实现,国内农业生产与农产品贸易将会进入动态稳定状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猪肉 粮食 蔬菜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