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2015年度“张海银种业促进奖”评审结果公示


     曾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推动北京创造十大科技人物等荣誉称号。入选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农业部国家杰出科研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等。

     潘国君:男,中共党员,1961年5月出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84年开始从事寒地水稻育种与栽培技术研究。“十五”以来,主持及参加“国家科技支撑”、“863”、“省科技攻关”等省部级以上课题40余项。创建了寒地早粳稻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制了一批具有籼稻或地理远缘血缘的优异种质;选育出了龙粳14、龙粳21、龙粳25、龙粳31等寒地水稻育种史上多优集成的标志性品种,龙粳31年2012年以来种植面积连居全国第一,年种植面积达到1692.3万亩,占全国粳稻面积的15.1%,创全国粳稻品种年种植面积历史纪录。

     作为黑龙江省水稻首席专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育成水稻新品种48个;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4部。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河姆渡稻作科技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伯桥:男,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员,国家和江苏省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农业部长江中下游麦类遗传育种与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研究室主任。

     1985年以来,一直从事小麦育种。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等国家、部、省级重大研究课题。提出以广适丰产为背景,结合遗传标记的滚动回交为先导的技术路线,进行目标性状的回交转育;提出小麦品质改良应建立不同层次品质标准的策略;参与育成扬麦5号、6号、扬麦158,主持育成优质弱筋新品种扬麦15,广适高产抗病新品种扬麦20,早熟、强筋新品种扬麦23等,获植物新品种保护9项,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5.2亿亩,增产粮食200亿公斤,社会经济效益450亿元。

     作为江苏省小麦遗传育种的领军人才,先后获国家、部、省科技成果奖1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或参与发表科技论文30多篇。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青年科技标兵”、“第七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农业部“先进农业科技人员”。

     宋雷:男;中共党员,1978年4月出生,丹东登海良玉种业有限公司科研院长。

     参与国家科技计划“863”农业科技攻关“东北中晚熟区强优势玉米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已连续十年。他培育的良玉88号在2009年国家“863”组织专家验收,大田生产亩产高达1015.52公斤;良玉66在新疆和甘肃高产测试中连续四年打破春玉米高产记录;良玉99是东北种植密度高、产量稳、米质优、特抗风、抗病害等优点的品种,被誉为“核弹头”,该品种经过“布拉万”台风的考验,得到农业部及相关农业领导、专家的赞许。

     他主选的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审的品种4个、辽审14个、吉审3个、黑审1个、京审1个、冀审1个、陕审1个、津审1个、晋审1个;获国家科技奖二等奖一项,省科技奖两项,市科技奖五项;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并连年获得政府和公司授予的个人殊荣:先后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徐桂芝:女,中共党员,1963年8月出生,吉林省禾冠种业首席育种专家,高级农艺师。

     自1983年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1998年开始从事科研育种工作。 18年来 一直深入田间一线调查、分析、研究,积极搜集整理外来种质资源,利用其优点来改良现有核心种质资源, 创建新的核心种质;放大改良群体,早代、隔代滚动式测交,坚持多年多点多环境、高密高压规模化测试选择优良品种。自2009年以来,主持育成审定玉米新品种4个,参加区试品种9个,自育的玉米自交系6个,其中有1个杂交种和3个自交系已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我单位于2011被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列为实习实践培训基地,先后培养学生60余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种子 玉米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