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国务院8号文出台后,我省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种业企业数量继续减少,结构明显优化,行业资产规模增加,行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我省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截止目前,现有部、省两级发证种子企业112家(A证7家,B证85家,C证20家),较2010年减少47家、减幅29.6%。
部、省两级发证企业平均注册资本3810万元,较2010年增加2856万元、增幅299.4%;行业资产规模68.87亿元,较2010年增加36.87亿元、增幅115.2%,行业资产规模增加,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
2010-2012年,全省种子企业销售总额逐年上升,年平均增长率27.5%;2013年有所回落,较2012年减少3.2%,2014年恢复增长,较2013年增加7.3%,今年企业销售总额增加,行业经营规模变大。
2010-2012年,我省种子行业利润总率和净利润率均呈上升趋势;2012-2014年呈持续下滑趋势,但降幅已收窄,与全国统计数据走势一致,预示今后几年种子行情预期向好,利润将有望回升。
机制创新 种业发展基础稳定
今年以来,四川种业继续推动国家级制种基地建设。一是积极与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及省发改委对接,修改完善 《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 (四川)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报告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2016年启动;二是优良品种的转化推广加快。继续组织实施杂交水稻川优6203“政府购买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工作,今年加大推广力度,在全省18市、72个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县推广川优6203共计150万亩;三是南繁工作上新台阶。深入开展调研,对我省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用地的现状及需求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赴海南与国家南繁管理局就加强南繁基地统一规划与建设、强化南繁管理和协调等问题进行了对接,同时积极与省发改委、财政厅等省级部门沟通,研究《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贯彻落实措施;四是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得以强化。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宣传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植物品种权保护意识,减少侵权纠纷事件的发生,同时,积极协助做好我省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申请与授权工作,截止2015年11月30日,新申请植物品种权40件,累计965件,居全国第5位;新获得授权93件,累计574件,居全国第1位。
加大资金注入 种业健康快速发展
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500万元,主要开展基地建设、种子质量监测、新品种试验、救灾备荒种储备等;加大基地建设投入。争取省财政资金3000万元,省级启动新一轮国家级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10个基地,共2万亩,为确保全省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争取中央资金扶持种业发展。总计4060万元,其中农业部下达我省种子工程项目(2014-2015年度)共6个,投资2100万元;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5年度)2个,投资1960万元。同时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品种、企业集中繁育、项目配套转化”专项。协调省财政落实专项资金约9000万元,用于购买突破性杂交水稻品种川优6203种子。
强化行业管理 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种业提升工程基地建设项目投入4350万元,在邛崃、西昌等19个县(市、区)试点建设“四化”种子基地约3万亩,以成都、绵阳、德阳、眉山为核心区的杂交水稻和以西昌为核心区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布局初步建成。2015年杂交水稻制种29.51万亩,新产种量约5700万公斤,2016年春季有效供种约7500万公斤,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产量及供种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第一;西昌市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省玉米制种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共9万亩,产种约2600万公斤,2016年春季有效供种约4800万公斤;冬小麦繁种收储16.8万亩,收储种子约5000万公斤;杂交油菜收储4万亩,产种约390万公斤,除满足省内用种外,调出种子近250万公斤。
着力品种管理 严把审定关
一是严格品种区试管理。组织水稻、玉米等九项农作物943个品种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生产试验,设立组别64个,安排试验点 (次)465个,加大区试考察力度,同时扩大现场收打面,确保区试结果公平公正。二是严格品种审定。进一步修改完善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全年省级审定各类农作物品种135个。三是加大品种停用力度。全年停用品种56个,目前,我省已连续停用了20批共计773个农作物品种,净化了种子市场,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四是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共设置9个新品种展示和示范点,展示品种60个,面积39亩,示范品种15个,面积657亩,为农民选种提供科学依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8/hq_15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