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宁方刚[微博]
一边是明确有毒的农药,一边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委员会以及FDA一致背书确认安全的转基因,你选择哪一个?
2010年,欧盟发表了一份转基因的研究报告《A Decade of EU-Funded GMO Research》,这篇报告内容来自130个研究项目,超过500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参与了这些研究,研究的时间跨度超过了25年。报告指出: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生物技术,并不比传统的植物杂交技术更有风险。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年度报告,2012年,按照种植面积统计,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转基因产品。
面对上述数据,再谈论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似乎显得很怪异,而事实上,反转基因的势力在欧美已经式微。
马克-莱纳斯,欧洲反转基因运动的领导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频频对媒体喊话,撰文发表反转基因言论,甚至组织反转基因人士入侵孟山都公司办公室。就是在这几年,人们对转基因的恐惧在欧、亚、非等地蔓延,这曾让莱纳斯很自豪,“这是我参加的公众运动中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次”。
2013年初,他在牛津农业会议上公开忏悔:“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道歉,也为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从而参与妖魔化一项可以而且应该被用于改善环境的重要科技的行为深表歉意。”
然而,在欧洲已经式微的反转基因运动,却在中国开展得热火朝天。依靠一个又一个谣言,中国人对转基因的恐惧被煽动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制造一个谣言只需要一分钟,而破解这个谣言需要的时间千万倍于此。即使破解了,真相的传播速度也远比不上谣言。中国是不是一个言论最自由的国家我不清楚,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是,中国是个造谣最自由的国家。
有些貌似理性的反转基因者,一遍遍的强调要谨慎、要理性,要避免可能出现的未知的风险。而实际上,这种风险绝大部分出自他们匪夷所思的想象力。
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不使用转基因可能是更有风险的?我们有没有想过,所谓转基因的风险只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担忧,而不使用转基因的风险,却是实实在在难以承受的?
从1992年开始,我国黄淮流域大面爆发棉铃虫害,这一灾难性的虫害一直持续了4年,对山东河南等地棉花产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些棉铃虫具备极高的抗药性,科研人员把采集棉铃虫放在农药里面1个多小时,棉铃虫安然无恙如同洗了个澡。有当地的农民以为农药是假的,把喷过药的棉铃虫喂给鸡吃,竟然能把鸡毒死。
以往河南省棉花常年亩产量在65公斤左右,但1992年亩产量仅有11.5公斤。为防治棉铃虫,农民高频次高浓度的使用杀虫剂,每年喷洒农药20余次。不仅增加了成本和劳动强度,也大大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还严重损害了棉农的身心健康。当时处于黄河流域的河南省在棉虫害高发的4年里有200多起中毒死亡事件发生,全国有400多起,普通中毒人数达24万人次。
中国棉花产业陷入虫害困境举步维艰,美国转基因抗虫棉乘虚而入,1998年孟山都公司垄断了中国棉花市场份额的95%。发展不发展自己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争论在当时也甚是激烈,但是最后我国还是下定决心大力发展转基因抗虫棉。
1999年,国产转基因自带抗棉花“天敌”棉铃虫基因的Bt棉全国推广,该棉花可自行产生一种对棉铃虫有毒的物质,成了棉铃虫的克星。不仅一举解决了棉铃虫导致的棉花减产,而且极大地减少了农药的使用。此前棉农要进行20多次高浓度喷洒,而现在很多棉农干脆不再使用任何农药!现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90%以上,还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转基因,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在悬崖边缘挽救了中国的棉花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诚哉斯言!
尽管有人认为Bt棉虽控制了棉铃虫害,却使原先的次要害虫盲蝽蟓暴发成灾,有人引用达尔文理论说,一种生物被压下去,另一种生物会取代它的生态位。但河南、安徽棉产地的调查发现,盲蝽蟓的威胁远没有棉铃虫严重,它的上位和达尔文理论也没有太大关系,只是因为种植抗虫棉之后,一些农民几乎不再使用农药。
所以,只要恢复一定的农药使用量,盲蝽蟓很快就被压了下去。而且,但是值得庆幸的是,2015年孟山都公司含抗盲蝽蟓基因的Bt棉种子将进入市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8/hq_15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