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节本增效 玉米生产酝酿技术变革


  “我国玉米的生产技术已经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按照这样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玉米生产的效益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9月26日~27日,中国农科院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集成模式现场会在山东省武城县举行,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在会上指出,我国的玉米生产方式正在酝酿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这有可能改变中国玉米产业的命运。

  “前两年选用的集成技术主要以高产为主,今年主要强调节本增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介绍,玉米绿色增产增效综合技术集成模式项目已经实施三年。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是源于今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下滑。

  山东省武城县农业局局长张学丰算了一笔账,截至2015年,武城县实现了玉米单产667.5公斤,较3年前增长68.2公斤,增幅14.1%。今年年初,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为武城县制定集成技术模式时,对整个玉米价格下滑的形势做出了预判。假如再像前两年那样追求高投入高产出模式,最终只能获得投入和产出比基本持平的效果。

  根据这种形势,中国农科院专家对集成技术模式进行了改进,也就是转向“节本增效”。黄长玲介绍,通过8项技术和应用,做到“三减一增”,即减肥、减药、减人工,增效。

  通过绿色增产增效生产模式,降低了化肥使用10%以上,减少施用农药10%以上,节省工1个/亩,提升效益10%以上,同时保证亩产700~800公斤。经测算,农户可节约成本120元/亩。在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块大面积推广,每亩节约成本120元和增效100元,即可增收220元。

  “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技术应用,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农民种植玉米在每亩的效益。”张学丰说。

  “我国玉米总体看来发展很快,但是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需要靠优良品种和系统化的机制创新进行支撑。”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海在会上指出,玉米饲料、能源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业发展需要高品质的玉米和加工技术支撑与转型升级;以家庭式小农场为主的生产组织方式与机械化生产逐步呈现适度规模化趋势之间的差距,需要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来缩小;土壤质量下降,储运方式滞后,也制约玉米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品种结构,改良土壤质量,统肥统施,烘干储备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武城项目示范区30万亩玉米示范田,亩产达到667公斤,接近美国690公斤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美国的玉米产业标志着世界先进水平。在投入方面,每公斤玉米生产成本是0.75元。“这个示范点的水平比美国(0.67元)还要少一点。”陈萌山指出,其技术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密度高,全程机械化,减少投入。

(李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作物科学 化肥 总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7/hq_150758.html

  • 玉米小斑病分布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大斑病分布
  • 玉米螟
  • 玉米螟1
  • 玉米螟2
  • 玉米螟3
  • 玉米蚜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