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下跌行情延续,截至12月29日,东北产地收购均价4281元/吨,较去年同期下跌250元/吨。价格持续下滑,显示市场购销形势进一步转弱,省内粮商收购趋于谨慎,导致各地成交寡淡局面凸显。
临近新年,供需双方入市心态迥异,豆农还贷日期将近,惜售心理有所松动,而贸易商不急于收购,多存观望心理。
食品豆需求缺乏弹性
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2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9万吨。国产豆压榨用量(不包含蛋白厂)大幅减少,今年预估东北油厂加工量仅105万吨,去年同期是158万吨,整体压榨量减少53万吨。
国产豆压榨量减少与国际市场动态密切相关,CBOT大豆期价9月份跌至4年低点,下破1000美分/蒲式耳,国内豆类市场承压运行,豆粕、豆油期现货价格跟随盘面下挫,油厂压榨利润缩水甚至亏损,今年企业加工亏损最多时高达300元/吨,也就是说,每加工一吨大豆亏损300元。
因为进口豆油市场行情惨淡,沿海四级豆油均价从年初的7100元/吨下滑至年底的5660元/吨水平,而国产豆油还保持6200元/吨的售价,“非转基因”豆油缺乏知名品牌,东北除了九三豆油家喻户晓外,其他小品牌豆油难以打开市场,在油厂销售压力增加的同时,豆油库存积压,黑龙江佳木斯、双鸭山、哈尔滨地区多数油厂被迫停机、停产,经营状况窘迫。缺少大型加工企业收购,东北豆销路受阻。
企业收购不给力的同时,贸易粮流通量缩减,原因在于食品豆销售没有往年好。今年东北大豆质量优于往年,表现在蛋白稍高、水分低、籽粒圆度好等,粮食丰收却难以高价卖出,市场专业人士不看好未来大豆市场。
因此,贸易商普遍采取订单策略,根据订单量来决定收购量,基本不会囤粮,商品粮的低迷行情令供需双方入市信心受挫。
不过,整体悲观的食品豆需求不 乏亮点,主要体现在芽豆和大豆蛋白上,目前黑龙江海伦粮点的芽豆收购价格为2.4~2.5元/斤,出售价格最高能达到2.8元/斤,高出去年水平。
目前,山东大豆蛋白厂的生产利润为150~200元/吨,虽较往年300元/吨以上的暴利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其他食用领域,仍处在一个高利润区间。产地企业收购量减少,加之临储收购缺位,东北豆市场消费量明显下降,南方消费集中在芽豆、小食品、腐竹等食品市场,每月消耗量较为固定,需求缺乏弹性令国产豆在与进口豆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
进口豆冲击国产豆市场
今年,山东港口进口大豆价格一路走低,进口主流分销价格从年初的4270元/吨下滑至3380元/吨,跌幅达890元/吨。目前进口豆在南方市场的售价在3800元/吨附近,与国产大豆的价差仍然在1000元/吨以上,内外价差近期缩窄,但依然较高。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38万吨,同比增加8.6%。今年1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602.6万吨,同比减少0.14%;1~11月共进口大豆6287.2万吨,同比增加12.32%。
由于船期延迟,部分11月应到港大豆推迟至12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将达到800万吨水平。明年1月大豆到港仍将保持730万吨水平,2月大豆到港将下降至500万吨左右。目前,我国厂商明年2月之前船期大豆基本采购完毕,3~5月船期大豆采购进度接近60%,预计2014/2015年度 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7450万吨。
目前,进口豆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压榨行业,因为价格优势明显,南方豆制品、小食品加工厂陆续采用进口原料加工,进口大豆在食品领域流通的范围逐步扩大,像山东、北京、陕西、山西、两湖、江浙等地均有流通。
港口地区进口货源供应充裕,甚至存在过剩的问题,国内进口正处于高峰期,因近期集中到港数量过大,导致部分港口出现无法卸货的现象,而到港价格还未到达真正的底部,国产大豆延续被动局面将不言而喻。
今年临储收购需求的缺位,导致现阶段国产大豆需求明显减少,加之10月份国家加强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国产大豆非转基因概念炒作降温,后市看,国产大豆市场阶段性供过于求情况仍将持续,并对期现货价格产生下行压力。
在进口量激增的预期下,国内大豆港口库存回升是大概率事件,未来两个月国内压榨原料都将维持供应充裕的局面,进口豆的长期影响使得国内价格难上高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