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创客文化炙手可热,一些人在农村也不甘落后,许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型当起“创客”,有的依托“互联网+”把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有的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有的从事特色种养殖和加工业……他们扎根农村,用先进的科技和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增收致富;他们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农业创业项目,用新思维重新定义农业,成功创业。
“订单农业”觅商机
初冬时节,高青县唐坊镇孙集村的千亩大蒜基地生机盎然,20余位农民正弯腰给蒜苗破膜,让新萌发的幼苗自由生长。基地负责人孙树峰乐呵呵地站在地头,对接近100%的出苗率非常满意。
“这将近千亩大蒜都是按订单种植,明年收获后要出口日本,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从种植到放苗,孙树峰对每道程序都严格把关。为了确保出芽率,他把雇来耕种的群众分成几个小组分片作业,并在每个片区作好标记,等蒜种出芽后,根据出芽率结算工资,确保了蒜种插播质量。
这几天,孙树峰刚刚办完蔬惠大蒜种植合作社的各项手续,这更让他坚定了信心。他说,流转的这近千亩土地,单流转费用就需要先期支付100万元,再加上蒜种、人工、机械、农资等各项费用,投资数百万元之多。是什么让孙树峰敢于冒着风险选择了大蒜这一产业,并且一出手就是这么大的规模?
多年以前,孙树峰和广大农民一样,受一亩三分地的束缚,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前些年,借助土地流转的东风,他流转了100余亩土地,挖塘引水开始种藕。没想到第一年就大获成功,受黄河水的滋润,白莲藕的口感特别好。潍坊等地的蔬菜批发商慕名而来,孙树峰出多少藕,他们就收多少,而且价格比市场价高出一大截。年底一算账,让孙树峰想不到的是,一亩地收入达到了1万3千块。
然而在孙树峰眼中,这些都是“小钱”,他正酝酿着更大的思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种蒜的朋友那里发现了商机——“订单蒜”。订单农业相对风险低,价格有保障,技术等各方面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借鉴。经过考察,他决定与朋友合作进军大蒜市场,做日本的大蒜订单。
整个种植过程,他们严格按照高标准的管理模式,种出绿色有机大蒜。待明年四五月份大蒜收获后,1亩地约出干蒜2800斤,每斤3.85元左右,这近千亩地就是千万元的收入。大蒜收获后,孙树峰还将种植一种玉米新品种,同样是订单收购。按照这样的种植模式操作,粗略计算,一亩地的年纯收入将突破6千元。
“理念创新”找富路
谢连波,联丰科普示范基地负责人,短短几年间,创造了以地上苗木种植、林下五龙鹅和三黄鸡养殖、池塘内黄河鲤鱼和清水龙虾养殖的立体化种养模式,推动集观光、旅游、休闲、垂钓、餐饮、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特色项目建设。据他介绍,这种立体种养殖模式,既实现了食物链互补,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和广大的农村青年人一样,谢连波年轻时曾长期在建筑工地打工,因在周村打工时间较长,对周村的苗木种植产业有了深入了解。2004年他放弃了从事多年的建筑业,在周村309国道附近种起了树。
2011年,小有成就的谢连波回乡二次创业,让父老乡亲跟着他一起致富。谢家村地处偏僻,土质盐碱性大,农作物产量偏低。他依托当地的优势,注册成立了联丰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了500多户社员跟着他一起承包土地发展苗圃,凭借自己对市场的了解研判和累积的种植经验,合作社种植的30多万株树,按照以小养大的原则,根据生长周期销售,规避了市场风险,提高了土地收益。
正当苗木种植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时,因为自己的一个爱好,谢连波又做了一件“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
谢家村周边沟渠较多,里面生长着许多野生龙虾,谢连波喜欢去河边钓龙虾玩,龙虾的美味也让他大饱口福。正巧他有个亲戚从事水产运输,谢连波从他那里得知,市场上龙虾非常紧俏,价格一直居高,养殖也比较容易。于是,谢连波很快拉来18万尾龙虾苗进行放养。
2013年的雨水特别多,接连几天的大雨让村里内涝,正在旺长的龙虾也随着河水跑得所剩无几。突来的巨变让谢连波一下子伤透了心,正当他还在想方设法补救损失的时候,村里的群众却有了意外收获。逃跑的龙虾进入其他沟渠后继续生长,加之自身繁殖能力强,在谢家村周边的河塘内,龙虾一时成患。村里的群众纷纷去捕捞然后拿到市场销售。看群众都热衷捕虾卖钱,谢连波却毫不在意,也不参与,只是每天盯着自己承包的池子。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11-16/hq_146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