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我国农业格局和生产模式发生四大变化


“湖广熟、天下足”“南粮北运”“面朝黄土背朝天”……这些传统印象中的粮食生产状况,如今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是产粮区域快速北移。

    长江中下游是传统的粮食生产区域,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如今,长江中下游五省份(江西、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虽然仍位列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内,但由于其水稻种植面积明显减少,对全国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已明显下降。

    相反,以往历史上的关外“不毛之地”东北地区,如今已成为粮食最主要的产区。目前东北四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秋粮产量几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北大仓”黑龙江,自2011年起连续四年成为我国产粮“状元”,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强。

    这也导致几千年来“南粮北运”格局转变为“北粮南运”。史书记载,明朝京杭大运河从南向北运粮的漕船达9000多艘,清朝每年从南方征收北运的漕粮多达400万石。如今,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全国5个粮食调出省(区)中,东北地区就占了3个。

    二是产粮区域高度集中。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3个粮食主产省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5%,东北成为产量最集中地区之一,十年来全国粮食增产了3500亿斤,东北四省(区)贡献了40%。全国超10亿斤的产粮大县有400多个,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超100亿斤的产粮大市(地)有33个、产量占全国的43%。粮食产区集中度明显提高。

    三是机械化耕种水平大幅提升。

    传统农业“牛耕马犁”“扬鞭和号”,以及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景象,如今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已从人力、畜力为主转到以机械化为主的历史新阶段。

    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0%、比10年前提高近30个百分点,其中,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超过75%。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收获水平分别从十年前的6%、27%,提高到现在的38%、81%,玉米机收水平从2%提高到55%。

    四是粮食单产能力不断提升。

    在历年粮食播种面积下行的同时,我国粮食产量依然保持连年丰收,其原因在于粮食单产能力不断提升。以占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的稻谷为例,1949年以来,我国水稻亩产经历两次飞跃,一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水稻矮秆化,二是70年代中期以后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两次飞跃均使全国水稻亩产提高了近百斤。我国在1996年立项超级稻计划,目前,水稻亩产正在向1000公斤突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水稻 小麦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